基于振动测量的钢筋混凝土柱损伤识别研究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q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材料的老化、不正当使用以及维护不善将会对结构带来一些潜在的病害以及危险,同时地震、火灾、台风等自然灾害或荷载长期作用的疲劳、腐蚀等原因也将使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因此,结构健康监测在这些年来成为工程界普遍关注的研究焦点,而利用结构的振动响应对结构进行损伤识别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之一。基于振动的损伤识别技术被土木工程界广泛的应用于提取结构相应的模态参数(例如:自振频率,阻尼比以及振型)。这些模态参数将成为后续有限元模型修正、结构损伤识别、结构安全性评估以及结构健康监测等工作的基础。同时,基于结构的动力时程响应的时域识别方法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所做的工作如下:1.研究钢筋混凝土矩形柱在不同程度的拟静力荷载作用下进入相应的损伤状态后,在动力测试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损伤识别的过程。在拟静力试验的不同加载阶段,分别利用锤击试验的方法对钢筋混凝土柱进行激振并采集目标结构的加速度响应,然后运用ERA法对加速度信号进行分析得到钢筋混凝土柱在健康以及不同程度损伤状态下的模态参数。最后,利用基于神经网络的有限元模型修正方法和基于模态灵敏度的模型修正方法对所研究的柱子进行损伤识别。2.研究了钢筋混凝土柱在火灾后的损伤识别方法。当构件处于健康状态下时,对其进行模态测试以获得相应的模态参数。然后,对试件引入火灾试验,获得破坏后目标结构的模态参数,并且将火灾前后的模态参数的变化加以比较。本文主要利用两种不同的模态识别方法,即特征实现算法(ERA)和PolyMax法来获得火灾前后的柱子的模态参数,并且对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为了识别损伤,首先引入坐标模态置信因子(COMAC)值来对损伤进行初步识别。最后,利用模型修正法识别得到构件的刚度退化程度。3.提出了一种直接运用结构的振动加速度响应时程的基于神经网络的结构物理参数和损伤识别的一般方法。该方法通过一个神经网络模拟器和一个参数评估用神经网络实现。同样针对前述的试验结果,运用所测得的加速度响应信号,直接对试验构件的单元弹性模量进行识别。4.在前述试验工作的基础上,对识别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进行研究。将随机误差直接加到实测的模态数据中,然后利用Monte Carlo模拟法获得结构参数在健康状态以及各个破坏的样本,并根据样本的统计分布规律进一步求得构件单元的损伤概率值。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隔震结构在工程抗震领域中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其中国内外应用最多的是叠层隔震支座的隔震体系。考虑到将隔震垫放置在钢筋混凝土柱顶部所组成的串联隔震体系在实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跨度建筑的应用越来越多。膜结构以其质量轻、造型优美、跨度大、施工周期短等特点脱颖而出。也正是因为这些特点,使得膜结构对风荷载比较敏感,所
现行规范中已存在许多经验公式去描述非抗震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自振周期与建筑高度的关系。这些公式主要适用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之前建成的建筑物。并且这些公式中的自振
伴随着城市的大规模现代化进程,我国人行桥的建设正朝着纤细、大跨度和结构复杂的方向发展。同时,由于人行斜拉桥这种新颖、柔细的桥型易于与周围景观融合达到美化城市效果,
机构顶升技术是在传统钢结构施工技术基础上的一种包括设计与施工的结构体系的创新,将地面拼装与整体顶升充分结合,分为结构柱顶升和拉索自顶升两种方法,目前主要应用于攀达
随着社会经济建设的逐步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是左右到我国经济稳步发展的主要因素。输电铁塔的覆冰灾害是危害输电系统正常运作的主要因为之一,近年来引起了广大人民的重视,铁
框架柱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竖向承重构件,也是抵抗水平地震力的主要构件,框架柱的破坏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有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六个1:2缩尺的钢筋混凝土框
随着时间的推移,河道的演变,河床标高出现下降的现象。而近年来,过度采砂、修建水库、河道清淤等人类活动加剧了河床的下切,导致河中已有建筑物(如桥梁、河堤)的入土埋置深度
填充墙框架结构是房屋建筑结构中常见的一种结构体系。已有的研究表明,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及其变形性能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而且忽略填充墙对框架结构的影响并不
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和钢框架结构是两种常用的建筑结构体系。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大多呈脆性破坏且震后不易修复;钢框架结构侧向刚度小易引起非结构构件的破坏,因此在高地震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