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质型小麦淀粉品质的形成及施肥调控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mengl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于2002~2004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地采用了不同质型小麦品种即强筋小麦郑麦9023、中筋小麦温麦4号利弱筋小麦豫麦50,系统研究不同质型小麦产量与淀粉品质的形成及其生理基础,并探讨了氮、磷、钾单施及其配施对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不同质型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品种间主要品质性状有较大差异。强筋小麦郑麦9023籽粒中面筋含量最高,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较长,拉伸面积和拉伸阻力较大;弱筋小麦豫麦50的硬度和出粉率最高,弱化度和稀懈值较大;中筋小麦温麦4号
其他文献
山西省早薄丘陵区干旱问题严重,如何在水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寻求更有效的水资源利用的方法,已成为早作农业研究的重要内容,渗水地膜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新途径。本研究采用地膜创新产品—渗水地膜,以普通地膜及露地为对照,对渗水地膜覆盖下麦田的土壤水分、温度、通透性等生态因子的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生理性状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 1.渗水地膜除具有普通地膜的增温、保水、提墒以及改善土壤
学位
本研究用~(60)Co对晋豆24风干种子进行辐照处理后,对其诱变亲本及诱变子代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细胞学观察、生理指标测定及灰色关联度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1.在其M_2、M_3代群体中叶形、花、熟期及育性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分离及变异。 2.诱变子代的过氧化物酶活性、脯氨酸含量、酯酶及超氧化物酶谱带等均出现或多或少的多态性。 3.诱变子代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的染色体的行为出现了多种
学位
为了深入挖掘地方种质潜力实现拓宽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的目的,本研究从自交系的角度对地方种质金皇后进行研究,试图明确金皇后种质与国内主要种质的遗传关系以及改良和利用的方法。本研究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用代表国内主要杂优种质类群的5个自交系昌7-2、郑58、4C274、齐319和E28作测验种,对8个金皇后选系、4个四一改良系和4个沈137改良系进行测交,通过对杂交组合产量的分析、配合力的测定,明确金皇后种
学位
青贮玉米是人们根据需要选育出的玉米类型。它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是一种优质的饲料。在当前畜牧业迅速发展的形势下,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对青贮玉米42个杂交组合的主要性状(干物重、株高、穗位、单株绿叶数、倒伏率、粗蛋白、ADF、NDF、IVDMD、WSC)进行遗传相关性分析,为青贮玉米良种的选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并且通过对42个杂交组合进行性状分析和配合力分析,从中选出好的自交系。 同一
学位
本文以强筋小麦新品种临优145和临汾138为供试材料,研究栽培措施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调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 1、灌浆特性与粒重的研究表明:籽粒灌浆速率和灌浆期持续天数是影响强筋小麦粒重的2个重要因素,其中灌浆速率的作用更大;对于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积累动态的研究表明:强筋小麦籽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动态及累积规律趋势呈高、低、高凹型曲线。粒重在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
学位
在小麦育种中,近缘种属蕴藏着许多对小麦遗传改良具有重要价值的有用基因(诸如抗病虫性,抗逆性等基因)。通过人工合成小麦与近缘种属的(部分)双二倍体,既有助于外源有用基因的导入,进而拓宽小麦的遗传基础,又可研究外源基因在小麦背景下的遗传表达。因此,小黑麦异源双二倍体培育及其染色体组成的分析与鉴定对小麦遗传理论研究和育种工作均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根尖细胞的染色体计数、Giemsa-C带核型分析、基因组
学位
本研究以北方种业提供的14个玉米自交系作为亲本(其中6个作为父本,8个作为母本),采用NCII设计配制的48个F_1代组合为研究材料。希望从这48个组合中选出具有高蛋白含量的杂交组合,并同时对14个亲本的遗传效应进行初步分析,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分析结果如下: 1 对不同杂交组合农艺性状及其亲本遗传效应分析的结果:在产量方面较好的组合有SN2128×MQ11、MZ110×COP
学位
植物中矮秆突变体不仅对于阐明植株生长与发育机制非常重要,对作物,特别是水稻,小麦等主要农作物,育种改良也很有帮助。目前水稻中已报道有六十多个矮秆突变体,但真正分离到引起矮秆突变的基因并阐释其突变的本质还是不多,调控植株高度发育的网络机制远未建成。因此发现新的矮秆突变体并理解其突变机制很重要。我们从籼稻品种9311中发现一自发突变的矮秆水稻,该突变体与矮秆突变体dwarf-1相似:茎短而壮;叶片颜色
学位
水稻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具有较小的基因组,与其他禾本科植物的基因组有良好的共线性,是进行单子叶植物基因组学研究的模式植物。水稻的株型是影响单位产量的重要因子之一,也是植物发育研究的一个主要性状。上世纪六十年代,由于矮秆突变体的引入,使水稻和小麦的产量大幅度提高,掀起了第一次“绿色革命”(Peng,1999)。由于矮秆作物可以抗倒伏和有利于同化物有效地分配到籽粒中,所以矮秆性状在育种学上是非常重要的
学位
本实验从表型性状水平和分子水平探讨了我国从东到西的辽宁、内蒙古、新疆、西藏的四个地理分布区的五个不同的黄花苜蓿居群和前苏联黄花苜蓿居群的遗传结构、遗传分化和进化适应潜力等问题,研究结果如下: 1.黄花苜蓿具有较高的硬实率:各居群的叶长宽和叶型有较大差异。野生居群出苗较晚,出苗期长且不整齐,苗期株高偏低。干鲜比在各居群间稍有差异,但普遍较低。干鲜比的变异程度最小,而干重的变异幅度最大。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