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基因遗传病的筛查与诊断在出生缺陷防控中的应用研究

来源 :广东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rka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用半导体测序技术对东莞地区的4种单基因遗传病(遗传性耳聋、地中海贫血、杜氏肌营养不良、脊髓性肌肉萎缩)进行测序检测,了解本地人群的基因突变热点和基因突变谱。  2.将半导体测序结果与常规筛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探讨半导体测序芯片在单基因遗传病检测上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以弥补常规筛查方法的不足和局限性。  3. 采用PCR+导流杂交法对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进行筛查,以了解东莞地区G-6-PD缺乏症的发生率及基因型,并探讨PCR+导流杂交法用于G-6-PD缺乏症检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弥补常规筛查方法的不足和局限。  【方法】  1. 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及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就诊的耳聋初筛不通过新生儿干血斑样本、地中海贫血高危夫妇产前诊断DNA样本及遗传咨询门诊中随机采集的静脉血样本、经MLPA检测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的DNA样本及脊髓性肌肉萎缩家系DNA样本,应用半导体测序芯片进行检测,应用统计软件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一致性检验,对半导体测序技术作出评价。  2. 留取2016年11月3日~25日在东莞市妇幼保健院体检人群中经常规的G-6-PD表型检测(高铁血红蛋白实验筛查,改良G-6-PD比值法确诊)的静脉血样本,用PCR+导流杂交法进行检测,所得结果与改良G-6-PD比值法结果进行比较,评价PCR+导流杂交法在临床检测上的有效性及可行性。  【结果】  1. 共收集到听力初筛不通过新生儿干血斑样本1826例、地中海贫血高危夫妇产前诊断DNA样本200例及遗传咨询门诊就诊人群静脉血197例、已经MLPA检测杜氏肌营养不良基因的DNA样本48例及6个脊髓性肌肉萎缩家系共计19例DNA样本。  2. 对1826例听力初筛不通过新生儿进行了耳聋GJB2、GJB3、SLC26A4基因测序,共发现635人存在1~3个突变位点,检测阳性率为34.76%。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为GJB2(31.93%),其次是SLC26A4(3.67%)和GJB3(0.49%)。最常见的突变位点为c.109G>A、c.235delC、IVS7-2A>G。  3. 在200例地中海贫血产前诊断样本中检测出188例(94%)基因异常,其中α-地贫基因突变约占62.00%,β-地贫基因突变约占32.00%。α-地贫最常见的缺失型和非缺失型突变分别是—SEA、Hb WS;β地贫最常见的突变类型是CD41-42(-CTTT),半导体测序技术与PCR法比较一致性较好(Kappa=1)。在197例遗传咨询人群样本中,半导体测序除检测出PCR所能检测的所有突变外,还发现了其余6个罕见突变,两种方法一致性较好(Kappa=0.86)。  4. 48例杜氏肌营养不良样本经半导体测序,发现有46例存在Dystrophin基因突变。缺失突变检出率为62.50%,重复突变检出率为33.33%。缺失与重复突变都以小片段突变为主,分别占82.76%、 85.71%,缺失突变的热点区域为第44~55外显子,内含子44是5’端最常涉及的起始断裂点。半导体测序与MLPA一致性较好(Kappa=1)。  5. 在6个脊髓性肌肉萎缩家系中,除一个家系的先证者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其余家系先证者均是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父母均是相应外显子杂合缺失携带者。家系D5中母亲做产前诊断显示胎儿为7、8号外显子纯合缺失。半导体测序与MLPA一致性较好(Kappa=1)。  6. 所收集的1005例体检人群样本,用改良G-6-PD比值法检出G-6-PD酶缺乏样本28例,检出率为2.79%;其中男性检出率为5.51%(22/399),女性检出率为0.99%(6/606);男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女性(P<0.05)。  7. 1005例样本经PCR+导流杂交法检测,共发现210例样本存在突变,约占20.90%(210/1005),其中男性62例,女性148例。最常见的致病突变位点为1376G>T,1388G>A,95A>G;1311C>T在本地携带率为14.73%,但并未发现由其单独突变造成的酶活性异常。  8. PCR+导流杂交法检测与改良比值法一致性较差(Kappa=0.187);若不计1311C>T单位点突变,男性中PCR+导流杂交法检测与比值法经Kappa检验一致性较好(Kappa=0.952),女性中较差(Kappa=0.196)。  【结论】  1.半导体测序芯片作为一种比较全面的检测方法,一次可以同时检测 17 种单基因遗传病,涵盖了疾病90%以上的致病基因,此次实验将其应用在新生儿筛查、病例诊断、产前诊断等多种类型的样本上,表现出了检测范围广、准确性高、通量高、耗时短等优点,能取代现有的单基因病检测方法,具有很高的临床适用性,对降低出生缺陷有重要价值。  2. PCR+导流杂交法能同时检测13个位点,覆盖了90%以上的中国人群常见突变类型,且方便扩容。改良G-6-PD比值法对女性有较多漏检,但在男性半合子中有较高的检出率。PCR+导流杂交法能取代现有的常规检测技术,大大提高阳性诊断率,操作简便、高度自动化,检测耗时短,无需使用昂贵的仪器,值得向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摘 要:《昭昧詹言》是方东树的论诗之作,具有诗歌史论性质。议论是一种表现手法,与叙事、抒情、写景等并列的艺术手法,不同的表现手法有不同的表现功能,诗歌是历代文人日常交往、抒发情感,甚至是干预政治的重要工具。方东树在《昭昧詹言》中提到“诗忌议论”其实是针对不同的诗体而言,此文从诗体出发,浅析方东树的议论观。  关键词:《昭昧詹言》;议论;诗体  作者简介:徐薏林(1995-),女,仡佬族,贵州省铜仁
目的:本研究采用离子凝胶、物理混合和冷冻干燥技术制备载依替米星(ETM)的多孔纳米羟基磷灰石(n-HA)/壳聚糖(CS)交联复合支架并检测其体外性能。方法: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基金项目: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B203);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吉教科文合字[2016]第 401 号),长春师范大学社会科学项目(长师大社科合字 [2015] 第 009 号)。  摘 要:以瓶插花之风,自汉唐以后大兴,至明清时已是寖久成俗,成为士庶休闲文化的一部分。普通庶人,插花多在求其直观之美,而文人雅客,则又须在其上寻求一种不同的形而上的意义,咏瓶花之诗由是而兴。
摘 要:《文选》情类赋中一共入选四篇,本文从入选的四篇赋内容和主题出发,试着探讨“情”类的内涵。按照“情”类的定义和内涵,认为这四篇赋是一个前后联系紧密的整体,表现出神女由母系氏族进入到父系氏族的过程,随着神女形象的演变,象征着礼制社会的逐步形成和建立。  关键词:“情”的内涵;形象演变;礼制社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6
摘 要:愁情,自古以来便是我国文学史与美学史上的一大命题。独自凭栏叹愁思,轻掩绣帘哭深情,唐宋文人墨客纷纷洒泪寄笔,致力于“愁情”与“美感”的结合,使“美自愁现”,进而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学形式——愁情美学。至宋代,愁情美学在婉约词派里达到一个新的高峰。一代婉约词宗李清照在其词作中,更是将愁情美学运用得淋漓尽致。不同于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的朦胧轻飘,亦不同于韦庄“夜夜相思更漏残”的直白深刻,李词
摘 要:位列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可以说家喻户晓,主要续写的唐僧远赴西天取经、历经重重磨难的故事。细细品读,不难发现在该著作中蕴含了丰富的中国文化,现从多方面对其蕴含的中国文化进行分析,详细内容如下。  关键词:中国文化;西游记;体现  作者简介:何舒婷(1996.5-),女,四川省南充市人,四川城市职业学院汉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
魏晋南北朝被称为是文学自觉的时代,是为艺术而艺术的时代.魏晋南北朝在中国文学史、文化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它所承载的“魏晋风度”脱不了干系.本文在文献查阅法和
本文以《世说新语》中的相关内容为基础,旨在探讨魏晋文人与酒文化之间的关系.
目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重要手段,但移植后患者常常并发移植物抗宿主病,这阻碍了其广泛的临床运用;本实验通过建立小鼠移植物抗宿主病模型,并
摘 要: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有很多,这些作品所应用的写作手法不一样,况且在这些文学作品中所选用的思想题材也不一样。小说是一种文学的写作手法,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小说是一种重要的写作手法,在文学界有很强的作用。在古代,小说的选用的主题思想有很多,有叙事、自传、写景、武侠、传奇等。“离魂”也属于古代小说的一种主题思想,“离魂”小说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因此,笔者针对中国古代小说“离魂”主题思想和产生的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