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席勒被誉为“现代审美教育之父”,他试图通过美育塑造完美人性,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社会政治问题,以及伴随社会危机产生的美与非美的二律背反问题。席勒美育思想始终围绕人性的问题展开,他认为完美人性的实现需要以“美与艺术”的审美教育作为手段和途径,用想象力、理解力将本能的自在的游戏逐渐升华为自由的审美游戏的过程,从而达到“审美自由”。对于席勒美育思想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席勒美育思想具有的乌托邦性质进行批判,论证其空想性;二是从席勒美育思想所具有的前瞻性对其思想进行重新解读,接纳其思想中有益的部分。本文主要围绕“美与艺术”“游戏冲动”“审美自由”三个关键词对席勒美育思想进行分析和阐释,在肯定其美育思想当代价值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席勒美育思想对中国美学和教育事业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性意义。全文由绪论、正文、结语三部分组成。绪论部分主要说明本文写作的缘起、意义和研究现状。正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近代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造成的文化危机使得原本完整的人性遭遇了分裂和异化,产生了诸多社会政治问题。面对这一问题席勒主张应该用美和艺术的力量重塑人性,把人的实际功利的现实考虑进去,在人的生存意义上确认美育的存在价值,形成了以“美与艺术”为核心的席勒审美教育思想体系。本章以美的概念、功能的发展为线索,分析了美与真、善的区别,以及对应的学科体系构建。第二章主要论述席勒从人性出发,分析人性本身具有感性和理性的自然区别,指出这两种冲动之间存在矛盾关系,同时又指出这不是对立关系,而是一种相互作用、灵活转换的关系。他运用辩证法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人性,认为“游戏冲动”作为第三种存在能够统摄理性与感性之间的矛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他看来,人的本质也是自由的,只有人既不受感性自然的约束,也不受理性法则的强制,处于游戏状态时,才是真正的人。第三章阐述席勒关于“审美自由”的概念,通过与马克思关于“审美自由”的对比论述,得出席勒的美育思想由于缺乏对实践重要性的认识而具有乌托邦色彩,马克思则在此基础上批判继承了席勒的美育思想,从社会实践角度出发,提出人类应该通过人的本质对象化活动实现人的解放和自由,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理论支撑。第四章主要介绍席勒美育思想为当下中国美学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对中国“德育”教育、教育改革、美育学科建设方面有着现实性的指导意义。席勒美育思想的影响在人类教育发展史上是广泛而深远的,将成为现代教育美学的重要理论源流。结语部分主要阐述对席勒美育思想的学习,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发扬席勒美育理论中的人文精神,关注人性个体在社会中的变化状态是中西方美学研究的使命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