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对外源硒的吸收转化及含硒菌糠在生物强化中的再利用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食用菌对外源硒的吸收、转化受食用菌及外源硒种类的共同影响,而加工方式又会影响富硒食用菌中硒的含量、形态及生物可给性,并最终决定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但目前缺乏不同外源硒对食用菌富硒生物强化的系统研究,且加工方式对食用菌中硒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此外,富硒食用菌栽培产生的废弃菌糠富含大量有机硒,但其是否可以作为有机硒肥进行作物硒生物强化,且施用不同预处理的含硒菌糠对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制均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采用基质外源施硒的方式系统地比较了外源无机硒和有机硒对三种常见食用菌(香菇、平菇和杏鲍菇)硒吸收、转化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并探究了两种常用加工方式(水煮和油炒)对食用菌子实体硒含量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以期为富硒食用菌的栽培及加工提供科学指导。此外,采用培养试验与盆栽试验相结合的方式,运用连续浸提、溶解性有机质结合态硒(DOM-Se)分形及三维荧光(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等技术,探究了不同含硒菌糠中硒在不同类型土壤中的释放规律,并结合作物硒吸收、转运揭示了含硒菌糠施用对土壤硒生物有效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旨在为含硒菌糠作有机硒肥用于硒的生物强化提供科学依据。得到的主要结果如下:1.外源无机硒和有机硒的施入均显著提高了平菇、香菇及杏鲍菇子实体硒含量(p<0.05),且三种食用菌对亚硒酸盐的富集能力均最强。虽然各施硒处理食用菌子实体中硒的生物可给性均较高(约70~90%),但正常食用高硒处理(5 mg/kg)的富硒食用菌均不存在潜在健康风险,这是因为三种外源硒经食用菌吸收转化后,均主要以有机硒(约占总硒的50~90%)尤其是以硒代蛋氨酸(Se Met)的形式累积在子实体中。三种外源硒相比,亚硒酸钠(Na2Se O3)是生产富硒食用菌理想的硒肥种类。2.水煮和油炒过程中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富硒杏鲍菇子实体中硒的含量(6.6~46.0%),以油炒处理的下降作用更显著(17.1~46.0%),且油炒处理还降低了杏鲍菇子实体中硒的生物可给性(4.4~32.0%)。水煮处理对杏鲍菇子实体硒含量影响较小,且提高了其中硒的生物可给性(8.2~10.6%),是推荐的富硒食用菌加工方式。3.土壤中硒的形态转化受施入菌糠种类及其预处理方式和土壤类型的共同影响。非富硒菌糠的施入降低了塿土和红壤中硒的有效性,但其对土壤硒向稳定态转化的进程无显著影响。富硒菌糠自然堆放处理提高了土壤中硒的有效性,但对应的堆肥处理却加速了土壤硒向稳定态的转化。与是否富硒无关,菌糠的施用提高了塿土中有机结合态硒(OM-Se)的占比(1.0~38.2%),但却降低了红壤中OM-Se占比(降低1.0~13.5%);提高了两种土壤中胡敏酸结合态硒(HA-Se)的占比(10.6~38.6%),且以堆肥处理高于对应的自然堆放处理。土壤p H及DOC是影响菌糠处理土壤中硒形态分布及其转化的主控因子。4.外源硒-菌糠的施入对土壤硒有效性的影响因外源硒种类及菌糠预处理方式而异。自然堆放的硒酸盐-菌糠处理显著提高了两种供试土壤硒的有效性(约18%),而对应的亚硒酸盐-菌糠处理对土壤硒有效性无显著影响,但两种外源硒-菌糠堆肥处理均显著降低了土壤硒的有效性(6.0~13.3%),并加速了土壤硒向稳定态的转化。外源硒-菌糠的施入显著提高了塿土中OM-Se(11.2~22.5%)及HA-Se(19.1~40.1%)的占比,且以堆肥处理高于自然堆放处理;而外源硒-菌糠自然堆放处理降低了红壤中OM-Se的占比(1.3~13.7%),但其堆肥处理作用相反,并显著提高了红壤中HA-Se的占比(16.8~27.0%)。外源硒-菌糠中硒的形态是决定其在土壤中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其次还受土壤p H及EC的影响。5.含硒菌糠的施用显著提高了小葱各部位硒含量(p<0.05),说明其可作为作物硒生物强化的有机硒肥。三种含硒菌糠相比,以富硒菌糠堆肥处理小葱硒吸收及在可食部位的积累量更高。与菌糠种类无关,各处理小葱收获后土壤中SOL-Se、OM-Se及HA-Se的占比均较种植前下降,但可交换态硒(EXC-Se)占比增加,各处理硒均存在从OM-Se(包括HA-Se和疏水中性有机物结合态硒(HON-Se))向EXC-Se的转化,说明含硒菌糠中OM-Se的矿化对土壤硒有效性的提高有贡献。6.非富硒菌糠对土壤硒的固持作用和含硒菌糠对作物硒吸收的促进作用均有后效,且自然堆放的亚硒酸盐-菌糠为更适用于萝卜硒生物强化的菌糠硒肥再利用模式。与菌糠种类无关,两茬萝卜收获后,各菌糠处理土壤中均存在OM-Se(包括HA-Se和HON-Se)向SOL-Se和EXC-Se的转化,同样说明OM-Se是土壤有效硒的潜在来源。此外,土壤中EXC-Se、OM-Se及HA-Se为非富硒菌糠处理萝卜硒的主要来源,而SOL-Se、HA-Se和HON-Se是三种含硒菌糠处理萝卜硒的主要贡献者。综上所述,亚硒酸钠是富硒食用菌栽培理想的硒源,水煮处理是推荐的富硒食用菌加工方式。含硒菌糠作有机硒肥进行硒生物强化可行,但含硒菌糠对土壤硒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受土壤类型、菌糠中硒的来源及预处理方式等共同影响,在硒生物强化中需综合考虑。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GPX4蛋白在结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GNL3蛋白在结肠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联合作用。方法 应用数据库分析结肠癌中GPX4 mRNA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结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GPX4的表达水平;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PX4蛋白在82例结肠癌和67例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结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敲除GNL3后GPX4蛋白的表
针对“双碳”目标背景下能源安全供应需要煤电兜底保供的问题,对影响煤电生产保供的煤炭价格进行了预测研究。首先,建立了基于布谷鸟搜索算法优化的长短期记忆网络(CS-LSTM)煤炭价格预测模型。模型运用布谷鸟搜索算法对LSTM的学习率和隐藏层神经元个数2个参数进行寻优,完成了参数确定,加强了LSTM的预测能力。其次,建立了煤炭价格预警机制,对煤炭价格的波动做出警示。最后,基于CS-LSTM模型预测了20
兰州市作为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先发力、带好头”的要求,走出了“机制规划夯实治理基础,统筹项目打造治理网络,紧扣目标推进有序治理,生态文旅融合拓展治理空间”的发展路径,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治理成效。为补齐短板,实现兰州市黄河流域生态治理高质量发展目标,本文提出要进一步强化“立法护持治水”,要进一步建设和维护好市内景观恢复性河道,要引入第
岩溶区隧道排水管道堵塞的早期识别与安全评价是保障隧道安全的关键。为了实现对排水管道结晶堵塞的定量化研究,构建一种考虑“水动力(湍流)-溶质弥散-化学反应”的管道排水结晶堵塞多场耦合数值模型,采用描述移动边界水平集的方法模拟结晶堵塞过程,再借助已有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校正,至30 d时相对误差已减小至6.92%。校正后的模型求解结果表明:(1)30 d时管道内壁结晶层横截面积已占管道横截面积的64%
教师在日常教育过程中要树立幼小衔接的意识,充分挖掘绘本阅读的功能与价值,帮助幼儿顺利步入小学阶段。
<正>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是幼儿教育机构中的重要部分,是学前教育向公益性方向发展的重要路径。目前,经过三期行动计划的实施,长春市的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2017年,长春市共有学前教育机构1065个,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83%,比2010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入园难”进一步缓解,学前教育迈上了新的台阶。但是,由于基础差、欠账多,学前教育仍是该市教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普惠性资源不足,
期刊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Keap1、Nrf2、Gpx4的表达与铁死亡相关因子PLOOH、MDA、GSH及组织铁含量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06例结直肠癌、正常肠黏膜组织,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Western blot、qRT-PCR检测两者中Keap1、Nrf2及Gpx4的表达;应用分光光度法检测PLOOH、组织铁、MDA、GSH的含量,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K
城镇节水以开源、节流和循环利用为突破口,其中节流以管网漏损控制为主。宜昌市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工作,通过老旧管网改造、表务管理和DMA计量分区等措施,取得漏损控制初步成果,有望在2025实现10%的管网漏损率。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小学体育开始引发各大高校的关注。学生通过学习体育课程不仅提高自身的体能,还可以释放平时的学习压力,获得珍贵的放松时间。而教师在排球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让学生主动学习排球知识,在练习中掌握排球运动的技巧,打造排球的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