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温度和降水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由此导致了内蒙古植被脆弱性的不断加剧。然而,关于植被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认识与评价方法的缺乏严重地制约着气候变化背景下内蒙古植被适应性管理措施的制定,威胁着内蒙古植被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研究基于植被地理分布的变化探讨了植被脆弱性评价方法,分析了植被脆弱性变化下的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动态,为发展植被对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内蒙古植被可持续发展对策制定提供依据。主要研究结论有: (1)明确了影响内蒙古潜在自然植被地理分布的气候因子。影响山地针叶林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湿润指数(MI)、气温年较差(DTY)、最暖月平均温度(Tw)和夏季降水量(Psum)。影响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一致,均为湿润指数(MI)、夏季降水量(Psum)、春季降水量(Pspr)和最暖月平均温度(Tw)。 (2)1961-2010年期间内蒙古潜在自然植被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化。山地针叶林和草原化荒漠面积分别增加20%和17%;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的面积基本稳定;荒漠草原面积减少52%。山地针叶林向草甸草原扩张以及典型草原向荒漠草原扩张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增加引起的湿润指数增大;尽管荒漠区降水有所增加,但仍不足以影响荒漠分布面积变化,因而荒漠面积基本不变。 (3)内蒙古山地针叶林、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显著地沿温度和降水梯度分布,相邻两种植被类型之间的年平均降水量临界值分别为:401mm、351mm、268mm、205mm和153mm,年平均温度临界值分别为:-4.5℃、0.5℃、2.9℃、4.4℃和7.0℃。 (4)与1961-1990年相比,未来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RCP6.0和RCP8.0)山地针叶林、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的分布面积均呈减小趋势,草甸草原分布面积呈增加趋势;草原化荒漠的分布面积没有一致变化趋势;荒漠的分布面积则呈显著增加趋势。 (5)1961-2010年内蒙古潜在自然植被NPP呈下降(1961-1970)、增加(1971-1990)、再下降(1991-2010)的变化趋势。夏季降水量对植被NPP变化的解释率达73%,表明生长季降水量决定了内蒙古潜在自然植被NPP的大小。 (6)1961-2010年期间,山地针叶林的中度脆弱区域呈增加趋势,退化风险增加。草甸草原以轻度脆弱为主,但重度脆弱呈增加趋势。荒漠草原最为脆弱,重度脆弱呈快速增加趋势。典型草原、草原化荒漠和荒漠的脆弱性变化较小,反映出对气候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7)与1961-1990年相比,未来气候情景下(RCP2.6、RCP4.5、RCP6.0和RCP8.0)山地针叶林和荒漠草原的分布区几乎全部表现为重度脆弱,草原化荒漠和典型草原的重度脆弱有所增加,草甸草原的脆弱性相对稳定,而荒漠则呈现快速扩展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