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驱动工程机械负载压力适应型自动怠速系统研究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k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耗高、排放差和噪声大等问题一直是阻碍传统工程机械发展的重要因素。采用混合动力节能技术后,发动机的效率虽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难以真正实现零排放和降低噪声,而现有纯电驱动工程机械又没有充分发挥纯电驱动系统的高效驱动特性。因此,为了充分发挥纯电驱动工程机械的优势,探寻适合工程机械各种复杂工况和作业模式的纯电驱动动力系统,对纯电驱动工程机械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论文的研究对象为纯电驱动工程机械,其关键技术包括纯电驱动动力复合模式、基于变转速的功率匹配技术、能量储能管理技术、整机协调控制以及新型自动怠速技术等,受限于文章篇幅,本文首先研究纯电驱动动力复合模式,然后针对怠速工况,重点研究新型自动怠速技术,包括新型自动怠速系统原理和结构、数学建模及参数优化设计、以及同时兼顾操控性和节能性的控制方法及策略。从而为纯电驱动工程机械提供一种性能优越的、工程应用性强的自动怠速系统及控制方法,并且为纯电驱动工程机械的其他关键技术研究提供借鉴,为下一代节能型工程机械的产品开发提供设计依据。  各章内容分述如下:  第一章介绍了工程机械节能的背景和研究意义,综述了传统柴油机驱动型工程机械动力节能技术的研究现状,研究了传统工程机械能量利用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概述了现有纯电驱动工程机械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其他领域的电动机驱动技术不能直接移植到工程机械上的原因,重点阐述了自动怠速控制的研究现状,最后概括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旨在为后续纯电驱动工程机械关键技术的研究奠定基础,分析了现有储能元件和动力电机的性能特点,提出了多种工程机械纯电驱动动力复合模式,总结了复合能源替代单一能源、多电机替代发动机、变转速替代变排量的动力复合模式结构特点。提出了新型纯电驱动液压挖掘机系统方案,研究了怠速工况能耗情况,提出了基于动力电机变转速和液压蓄能器辅助驱动的负载压力适应型自动怠速控制系统,介绍了其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三章建立了新型自动怠速系统的执行器的速度控制数学模型并对控制特性进行了分析;优化设计了动力电机、液压泵以及液压蓄能器等关键元件参数和怠速转速设定,构建了AMESim-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从液压蓄能器与复合控制算法对系统的响应影响对比,液压蓄能器充气压力和额定体积、系统管路体积与电机响应特性的匹配等方面研究了其对系统操控性能的影响。  第四章提出了新型自动怠速分段划分规则及相应的控制策略,一级自动怠速重点考虑操控性,采用最大负载压力适应控制策略并提出补偿压差优化策略;二级自动怠速重点考虑节能性,采用整机最低能耗控制策略;取消自动怠速以执行器快速恢复目标运动速度为目标,采用基于变转速的全局正流量控制策略。最后通过仿真模型验证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的可行性。  第五章搭建了新型自动怠速试验平台,对其节能性和操控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分段控制策略可行有效,取消自动怠速时的操控性能优于传统自动怠速控制;新型自动怠速系统节能效率达到67%。所提出的新型自动怠速控制系统同时兼具良好的节能性和操控性。  第六章总结了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成果,概括了创新点,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工作和方向。
其他文献
照相输入法,即数码相机对服装样片的照相输入方法是样片输入方法发展的新方向。目前国内服装领域研究照相输入法为数不多,且大都局限于本学科领域;而计算机视觉虽对图像畸变研究
随着当前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机电工程行业也有了较大的改进,在各个方面都展现出其优良的作用,因此,需要对机电工程中机电设备的安装做好严格的控制,正视施工管理中存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和统编语文教材的试行,语文核心素养、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情境等成为语文教学研究的热词.前三者著述丰富,老师们在一线教学中积累了很多案例,达成了一
期刊
学位
活性染料染色自动配料的特征之一——所需染化料均为液相。为此,本文研制液体活性染料和液体固色碱,为活性染料自动配料提供配套染化料助剂。本文分为液体活性染料的研制和液体
学位
胸壁肿瘤、放射性溃疡、感染、外伤及先天性畸形等疾病的广泛切除及胸部外伤均可造成胸壁缺损,这时候就需要有人工胸壁来防止“纵隔横摆”和“反常呼吸”。许多材料曾被尝试
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生产生活顺利进行的重要工程项目之一,实际此种类型项目运行过程中,强化对水利工程的科学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而实际管理工作进行中,由于水利工程特殊性,实
膨胀阻燃系统是以磷、氮为主要成分的阻燃系统。与传统含卤阻燃系统相比,它具有生烟量少,不产生有毒、腐蚀性气体,防止产生熔滴,阻燃效率高等特点。随着人们对阻燃剂“环保”和“
目前我国正处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决胜阶段,国情、世情变化较大,而且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一种新常态,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以及保护过程中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以及挑战,顺应大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