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研究主要对油莎豆茎尖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无菌苗的移栽和栽培管理、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油莎豆离体培养体系,包括油莎豆的消毒、无菌苗的获得、外植体的选择、最优培养基与培养方式的选择、无根苗的生根与移栽、无菌苗的栽培管理以及油莎豆愈伤组织诱导和形态学观察、秋水仙素诱导的最适条件、多倍体的鉴定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油莎豆再生体系的建立以无菌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主要对油莎豆茎尖培养、愈伤组织的诱导与植株再生、组织培养中的褐化问题、无菌苗的移栽和栽培管理、秋水仙素诱导产生多倍体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建立了油莎豆离体培养体系,包括油莎豆的消毒、无菌苗的获得、外植体的选择、最优培养基与培养方式的选择、无根苗的生根与移栽、无菌苗的栽培管理以及油莎豆愈伤组织诱导和形态学观察、秋水仙素诱导的最适条件、多倍体的鉴定等;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油莎豆再生体系的建立以无菌培养的茎段、叶片、根做为外植体,通过不同激素配比,不同培养方式的比较,来筛选茎尖诱导、生根培
其他文献
臭氧层耗损导致的地表紫外线UV-B(280-320nm)辐射增强已成为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之一,其直接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危及粮食安全。水稻作为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及产量也不可避免地受到UV-B辐射增强的影响。因此,提出一种有效UV-B防护手段成为农业生产的当务之急。已有研究表明,硅在水稻高产、稳产、抗病、抗虫、抗倒伏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笔者所在研究室前期研究也发现,硅营养能够提高水稻的抗U
甘蔗(Saccharum officenarum L.)是我国最重要的糖料作物,斑茅(Erianthus arundinaceum)是甘蔗的近缘野生植物之一,具有诸多优良的抗逆性状。甘蔗远缘杂交是开发利用甘蔗野生种质资源,创造新种质,拓宽栽培种遗传基础,选育具有突破性的优良品种或优良亲本的基础性工作。本研究通过以现有高贵化系谱来源清楚,花粉育性差异明显的斑茅杂种,以及亲本为材料,提取不同育性材料总
以福建地区常见的22份烤烟材料为供试材料,应用RAPD(随即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和形态学标记技术,以及两种标记之间的相关性来研究22份烤烟材料之间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RAPD聚类分析中,对22份材料的基因组DNA用随机引物进行PCR扩增,结果选出7条引物能够扩增出清晰条带,7条引物共扩增出38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3个,多态性比率为86.8%。2.根据RAPD
为了明确斑马叶突变体y的叶色遗传特性及控制该性状基因的功能,本文对斑马叶突变体y的叶色特征、遗传、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并对该斑马叶叶色基因进行分子定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研究表明,斑马叶突变体y的叶色特征表现出浅绿条带与黄化条带相间,且所有的叶片都表现出相同的规律。穗成熟后叶片表现为均匀一致的浅黄色。与原品种9311相比,斑马叶突变体y表现为穗粒数减少,矮秆多蘖,穗子变小,生育期变长。2、
广占63eS1和广占63eS2是采用e-杂交稻育种技术育成的2个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为了明确这两个长穗颈光温敏核不育系的育种利用价值,本文对它们的遗传、育性转换特性、生物学特性以及它们的杂交种农艺性状、配合力等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等位性检测表明,广占63eS1中含有的eui基因与协青早eB1中含有的eui1基因是等位的,而广占63eS2含有eui基因与协青早eB2中的eui2基因是
黄麻是纺织工业和造纸工业的重要原料作物。为深化黄麻种质资源的研究,本实验从花粉粒、个体性状及分子水平三个方面入手,研究黄麻野生种与栽培种的遗传多样性。首先,对黄麻属10个种的种间或亚种内花粉粒形态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根据花粉粒的形态、大小及外壁纹饰等超微结构鉴定种间的差异。其次,对150份栽培品种的9个产量构成相关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进而剖析品种个体性状的差异。最后,以国内外引进的173份黄麻野生种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提供给世界人口近60%的粮食需要,水稻籽粒灌浆特性对其最终产量与品质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水稻籽粒灌浆问题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世界农业科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大穗型水稻“金恢”品系为实验材料,设3种不同的氮肥比例,基蘖蘖肥和穗粒肥比例分别为7∶3,6∶4,5∶5。选取不同的灌浆时期,运用差异蛋白组学从动态上研究这三种氮肥比例对强弱势籽粒灌浆的影响,旨在揭示水稻的
水稻籼粳亚种间杂交衍生系谱是三明市农科所历时21年、4个选育阶段、涉及9个亲本和14个衍生品系而创制的,揭示其遗传基础,为培育实用型强优势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提供科学依据。本文采用分布于水稻全基因组上的130个SSR标记结合系谱追踪等位变异法,探讨了该系谱的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主要结果如下:1、219对SSR引物中具有明显多态性且带型稳定的有130对。130对引物共扩增出390个等位基因,每对引物均
本研究选用由中国农业大学筛选的一套稻瘟病菌鉴别菌系,采用离体接种的方法,对福建省304份主栽水稻品种(系)进行了抗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水稻品种对该套菌系的平均抗性频率为54%,不同水稻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最高达84%,最低的仅为11%。本研究采用rep-PCR分子指纹技术对供试菌株进行了DNA指纹分析。结果显示供试22个菌株能扩增到4~15条DNA带。经算术平均非加权成组配对(UPGMA)聚
稻瘟病是水稻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对农业经济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培育抗稻瘟病品种是防治稻瘟病危害的经济有效措施。黑龙江省水稻抗稻瘟病育种基因资源狭窄,长期大面积种植含有抗瘟基因的水稻品种,导致该省部分地区稻瘟病菌群的结构发生变异,产生了新的优势小种。新培育的品种种植2到3年就因为感染稻瘟病而不能应用于生产,迫切需要向寒区水稻基因组导入新的抗稻瘟病基因。Pi1和Pi2是广谱、主效、显性的抗稻瘟病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