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的跨国界建构——在香港的南亚及非洲难民生活的民族志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e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香港这个全球化程度很高的国际都市,生活着大量的国际难民,他们基本来自南亚和非洲国家。在申请难民身份期间,他们并不能离开香港,而这个申请和等待审核的过程又是遥遥无期的,这导致他们已经长期滞留在香港达数年甚至超过十年的时间。不同国籍的难民形成了自己的聚居地区和不同的群体互动方式,他们融入香港本土文化和生活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由于香港并没有加入1951年的《难民地位公约》,香港政府并没有直接义务去援助这些难民。现今香港难民的免遣返待遇,是基于《酷刑公约》向香港入境处申请“酷刑申请”,或按《香港人权法案》向联合国难民署提出“不人道待遇”,以及按《难民地位公约》向联合国难民署提出“难民迫害”申请。然而,这也未必能确保他们一定能滞留在香港而不被遣返。更何况,香港有限的空间和资源,加剧着他们同香港社会之间的矛盾。  他们在香港主要有三个聚居点:尖沙咀重庆大厦、深水埗黄竹街以及元朗的横台山。尖沙咀重庆大厦作为一个制造香港少数族裔表象的地点,汇集了所有外籍人士可能拥有的身份和角色。这里有南亚和非洲难民,“真难民”每日躲在房间里,“假难民”卖力地工作着,而“北非帮”则游离于他们之外,露宿街头。他们的生活状态也深受这个空间的影响,从而成为这个巨大舞台的一部分。生活在深水埗黄竹街生活的基本是南亚难民。他们以深水埗成衣街为依靠,聚集在此“非法打工”。他们全部都申请了香港国际社会服务社每个月提供的住房和食物补贴。生活在元朗横台山的主要是非洲难民,其中有相当数量的非洲难民已经同香港人结婚,有些已经取得身份证,可以应聘正式工作,或者为自己经商提供更多的便利。获得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之后,他们能更好地享受在香港的新生活。  本文旨在研究他们是如何作为难民以及少数族裔在香港生活的,如何看待作为故园的祖国,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份以及融入香港社会,已经与香港居民通婚的难民是如何看待这个新家园的。
其他文献
法律援助制度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英国,距今已有500多年。在其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作为慈善性质的法律援助阶段和作为公民权利的法律援助阶段。第二次世界大
本文考察了四大城市(上海、深圳、北京和广州)各基金系基金经理投资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同城基金经理投资相互影响显著大于其他城市基金经理的影响。这种现象可由口碑效应
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社会状态,在国际关系中,我们更是生活在一个冲突与合作的世界。在此起彼伏的地区冲突面前,我们如何对冲突进行分析和界定?又如何对冲突进行有效的治理以避免冲
2007年5月17日,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在南充市高坪区召开了以展示和推广四川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选育的早熟、耐低温优质南瓜新品种甜栗,以及与该品种配套的玉米、小麦、蚕豆和蔬
八十三岁的皮埃尔·卡隆没有出现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的“童趣与天性——法兰西艺术院院士皮埃尔·卡隆油画艺术展”的开幕式上,但他的五十一幅充满童趣和天性的油画代表作,
期刊
1月17日,由浙江省美术家协会、浙江画院、衢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衢州市三衢画院、衢州市当代美术研究院承办,杭州风雅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协办的“庭香啼音——罗剑华花鸟
在聚集了众多知名学者和艺术名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不时会有一些令人关注的艺术展在不同城市的美术馆、博物馆举行。许多原本不相识、但因一起筹备展览而结缘的美术馆工作人
由于我国的城市生活垃圾问题逐渐趋于严重化,通过以往传统的治理方式在当前阶段并不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妥善调整现阶段的城市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并且突破现阶段单一的监管制度,紧密结合所在城市的实际情况,创建并设立一系列的第三方治理制度,能够有利于环境治理工作的开展,并能够切实可行的促进生态保护。建构城市生活垃圾第三方治理法律制度,不但能够使得当前的环境得到妥善的治理,同时能够有效地完善当前阶段的环境保护法律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