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下滴灌及滴灌量对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来源 :内蒙古民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cean0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2013年在通辽市厚德种业基地,以通厚德198为研究对象,在田间采用裂区试验设计方法,以管灌为对照,研究了玉米膜下滴灌及滴灌量对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结果表明:  膜下滴灌与管灌相比,使玉米出苗期提前6天,拔节期提前5~10天,抽雄期提前1~6天,成熟期提前8天,通过覆膜滴灌,可缩短玉米生育期6~8天。膜下滴灌的优势主要是玉米的生育前期,加快玉米的生长速度,缩短生育期。膜下滴灌的灌水量对玉米生育进程影响不大,差别不明显,只是在生育中后期,中水滴灌的T2(以下简称T2)和低水滴灌的T3(以下简称T3)比高水的T1(以下简称T1)略有延迟。  膜下滴灌与管灌比,株高有增高趋势,2012年株高的最大值为T1,2013年株高的最大值为管灌CK(以下简称CK),但差异不显著;穗位和茎粗均有增加趋势,差异也不显著。随膜下滴灌量增加,玉米株高、穗位和茎粗也有增加趋势,但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  膜下滴灌显著增加了叶面积指数,2012年和2013年T1、T2、T3分别比CK增加7.6%~11.7%、2.0%~5.5%和0.8%~5.2%。  膜下滴灌与管灌比,籽粒形成期败育粒数膜下滴灌区比管灌区高28.6粒;中后期管灌CK的败育粒数增加迅速,膜下滴灌的累计败育粒数低,有效穗粒数多,膜下滴灌总体有利于玉米的籽粒发育成熟,但是在籽粒发育的不同阶段表现各有差异。膜下滴灌玉米的百粒重比管灌高,2012年显著高于管灌,2013年没有显著差异;玉米的穗长、穗行数差异不明显,年度变化大。灌浆期累计败育粒数/总粒数随灌水量增加而降低,成熟期年度间有差异,成熟期有效穗粒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高水膜下滴灌有利于籽粒发育成熟。  膜下滴灌增产效果显著。与管灌比,膜下滴灌比管灌产量增加1.30%~11.99%;膜下滴灌区,随着灌水量增加,玉米的产量呈增加趋势,T1分别比T2、T3产量增加0.47%~2.19%和0.95%~4.61%。膜下滴灌区,随着灌水量增加玉米的产量增加,2012年T1分别比T2、T3产量增加0.47%和0.95%;2013年T1分别比T2、T3产量增加2.19%和4.61%。  2012年,膜下滴灌的节水效果明显,膜下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比管灌高39.55%~66.82%,2013年,膜下滴灌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管灌高15.97%~45.14%。随膜下滴灌水量增加,水分利用效率降低,低水滴灌T3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3.67kg/m3和4.18kg/m3。
其他文献
水稻温室、温床抛寄两段育秧,是我县在温室寄插两段育秧的基础上,学习湖北省旱育抛寄两段育秧的经验,结合我县实除情况,把抛寄移植到温室寄插两段育秧上来,解决了人工寄插花
植物油脂的储存形式为三酰甘油(TAG),它是一种人类生活所必需的重要营养物质,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和潜在的可再生生物质能源。提高油料作物油脂含量是育种工作者改良作物品质性状的主要目标。而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离油脂合成相关基因、研究植物油脂合成的分子机制显然已成为分子育种的重要方向。单酰甘油酰基转移酶MGAT是花生油脂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调控因子,MGAT基因在酵母中的过表达可以导致甘油三酯的积累增加。在
We simplify the material parameter equation for elliptical cylinder cloaks under transverse-electric and transverse-magnetic modcis, respectively, and confirm t
By using the well-known Ikeda model as the node dynamics,this paper studies synchronization of time-delay systems on small-world networks where the connections
我市冬小麦历年播种面积250万亩左右,总产量约3亿公斤,分别占粮田总面积和总产量的53.6%和41.4%,在全市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天水市地处全国冬麦区的边缘地带,属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