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多普勒雷达观测的北京“7.21”特大暴雨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qc123229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2年7月21日到22日,北京地区遭遇特大暴雨过程,21日08:00LST-22日04:00LST 20小时地面累积降水量超过350毫米。本文利用北京S波段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和首都机场的C波段多普勒天气雷达的近距离(两雷达相距37km)观测资料,结合先进的复杂地形多普勒雷达反演技术,反演2012年7月21日发生在北京地区的特大暴雨过程的三维风场结构。以此为基础,结合探空和地面观测等,定量分析暴雨系统的三维结构和形成机制,探讨北京地形在此次降水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学机制。根据雷达和地面降水观测,把整个降水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地形降水(08:00LST-18:00 LST)和平原降水(18:00 LST-22日04:00 LST)。地形降水阶段,对流发生频率高值和强降水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南山区的斜坡上。对流系统发展高度较低,平均35 dBZ回波顶高度仅为3 km,类似热带性暖区降水系统。反演风场显示,地形上游区域低层(<1km)主要为暖湿的东南风,垂直于地形方向风场分量约7 ms-1。地形上游Fr数约O.12<1,表明地形上游低层持续暖湿气流遇到地形被抬升,是地形迎风坡持续对流激发和强降水产生的主要动力机制。在3-5 km以上,系统内水平风场主要为西南风,因而地形激发的对流沿地形向东北方向移动,形成列车效应,加强地形上降水。在平原降水阶段,对流发生频率高值和强降水主要位于东南平原区域,而地形附近降水显著减弱。此阶段对流已组织成东北—西南走向的线状结构,并向平原快速移动。对流系统发展的高度比地形降水阶段高,35 dBZ回波顶高超过5 km。系统前侧存在由前向后倾斜上升的暖湿气流,系统后侧存在由后向前的下沉气流,两气流在系统前侧辐合产生上升运动,有利于新的对流激发。反演气压和地面自动站揭示,因为前期地形降水的蒸发冷却在地面形成冷池和地面高压,此冷池沿地形加速下滑与环境风场交互作用,是该对流系统组织化和向平原快速移动,造成平原强降水的主要机制。此研究从雷达观测的角度揭示“7.21”特大暴雨形成的动力机制,为研究地形降水的动力过程和暴雨系统的组织化机制提供了观测依据。
其他文献
本研究通过虚拟变量的设置和各城市化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建立起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把南京市与同类城市城市化发展的驱动因素进行比较分析。本文通过实证研究的形式,采用比较
声音信号与电视画面一样,都是信息的有效载体。是电视新闻要告诉人们的事实的重要构件,也是观众看电视了解新闻事实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本文介绍了《橡胶垫隔震结构分析》软件包研制的各项内容 ,包括核心计算所采用的动力模型、时程分析算法、软件包的前后处理等。并用该软件进行了实际结构的隔震计算 ,使用简
<正>最近,随着北京、上海等城市宣布对小排量轿车解禁,小排量轿车的发展初现曙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围绕小排量轿车发展而进行的政策博弈,也基本有了结果。据笔者所见,改革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适用面广、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检测灵敏度高、流动相可选择范围广的特点,本文以还未见用液相色谱进行同时分离分析的几类药物活性成分为对象,建立了五
本文通过对中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存在着教育模式传统、课程结构不完善、教育内容单一、教育目标不明确、教育资源利用率低、缺乏学习兴趣等问
<正>2017年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第693号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共分五章二十六条,分别规定了总
文化可以分为两大类 ,即知识文化和交际文化。在外语教育中 ,这两类文化都应当涉及。适合中国大学英语教育的文化教学模式应该是一个三维的教学模式 ,即从知识、行为、交际三
自1939年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时代的发展突飞猛进,互联网技术已经把人们的各类信息编织成一个庞大的系统,现代人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已经离不开电子计算机了。本人从事过我国
党中央对新时期的新闻宣传思想战线要求是"三贴近",而电视新闻节目的新闻价值也体现在"三贴近",想要扩大新闻的影响力,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做新闻时必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