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周期位移反应谱特性及模型研究

来源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ya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益增长的自然灾害风险正在成为社会、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威胁,地震灾害,特别是重大破坏性地震,在我国自然灾害损失中占有重要比重,新问题和新挑战仍不断出现。结构抗震设计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地震作用的输入问题。随着(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等长周期超级工程建设的盛行,其结构的抗震设计是目前抗震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富含低频成分的地震动由于共振作用会导致长周期结构产生很大变形,特别是具有6s~10s自振周期的结构,例如(超)高层建筑,大跨结构和大型储液罐,这些结构的自振周期甚至能超过15s。现有的进行结构抗震设计的反应谱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长周期结构的抗震需求,我国规范仅考虑到6s。现阶段抗震设计主要考虑结构的加速度响应,以加速度设计谱筛选得到的地震动时程作为地震输入,不能合理计算长周期结构的位移响应。以评估结构强度为目标的抗震设计不适用长周期结构的抗震设计,要向以评估结构变形能力为目标的方向转变。结构的位移响应和构件的变形能力是体现结构在地震作用下反应的最优指标,要实现基于性态的抗震理念,就要采用基于位移和延性的抗震设计。结构的位移响应估计最简单、最直接的表达就是位移反应谱,其概念清晰且工程应用方便,可靠合理的位移设计谱是基于位移抗震设计的关键要素。已有学者采用地震动数据对长周期位移谱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亦提出了简化模型。但模型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如信号信噪比和强震记录丰富程度等问题,尚存有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必要的修正和改进。现有位移谱模型研究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缺少强震数据,另一个是适用周期短,无法服务于自振周期长的结构。近年来,许多国家建立起了数字强震台网,有更多可靠的且含有长周期成分的数据可供使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就是基于近年来获得的全球范围内高质量强震记录,对长周期位移谱特性和模型进行研究,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适用于长周期位移谱研究的完备强震记录数据库。选取了全球范围内应用广泛的4个数据库中的45次中强震的高质量强震记录,构建具备地震特征、断层距和场地条件等信息的完备数据库;提出了地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程序,且保证强震数据在0s~15s范围内位移谱的可靠性。2.系统研究了长周期位移谱特性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数据分组的手段,研究了矩震级(Mw),断层距(Rrup)和场地条件(Vs30)等因素对位移谱和标准化位移谱的影响规律,建立影响因素与位移谱和标准化位移谱的相关性。3.提出了长周期位移谱简化模型,并给出了模型参数的计算公式。通过关联性分析,提出一个四段六参数的标准化位移谱简化模型,并采用数据拟合回归给出简化位移谱模型计算公式,评估了简化模型对实测数据的拟合优度。4.采用所构建的数据库,研究提出了峰值位移(PGD)的衰减关系,与位移谱简化模型相结合,给出一套场地位移谱的预测方法;与实测地震数据对比,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同时通过与现有规范和位移谱模型对比,评价该方法以及位移谱模型的优越性。
其他文献
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之间,地震区域广、地震强度大,发震频率高,大地震对包括城市供水系统在内的各类基础设施的安全运行将造成严重影响,急需提高城市基础设施抵御地震灾害风险的能力。但是,目前缺乏有效的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来识别风险程度并控制风险。所以,研究区域和城市供水系统地震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为我国地震灾害风险区划图编制提供技术支撑的重要性和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迫切性日益凸显。为了解
我国国土面积有一半以上被季节性冻土所覆盖,其上广泛分布公路、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季节性冻土地区内路基在服役期间经受往复冻融作用,填料性质不断劣化,导致其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降低;在行车荷载尤其是车辆重载作用下,路基极易累积过量塑性变形而失稳,导致路面结构病害。通过试验开展季节性冻土地区路基土力学特性研究是常用手段。关于冻融循环后土力学特性变化规律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在土的状态及试验条件,尤其是试验中
追本溯源,韧性(Resilience)是物理学领域材料科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20世纪80年代,有学者首次将韧性概念与自然灾害联系起来。21世纪初期,韧性城市这一概念首次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全球峰会上被提出,随后,对国家韧性、社区韧性、工程系统韧性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兴起并发展至今。2018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研究委员会等机构编撰系列丛书,详细阐述灾害韧弹性概念。目前对工程系统地震韧性的研究范畴包括建筑结
从1906年美国San-Francisco地震算起,历经110余年的努力,现代地震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在1933年3月10日美国Los Angeles地区发生的Long Beach地震(Mw=6.3)中记录到了世界上第一条地震动加速度记录(后面简称地震动记录),具有重大历史意义。近百年来全世界已经收集到数以十万计的地震动记录。这些记录为结构抗震设计提供了极丰富的地震动数据集,目前最常用的选取输入地震
软土在我国分布广泛,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软基处理成为工程建设中的关键,电动化学加固方法通过排水固结和离子迁移形成化学胶结作用来提高软基强度,相较于其它传统的软基处理方法,具有处理工期短、强度提高显著、均匀性好等优点。但目前针对电动化学加固机理的研究尚不完善,工程应用也鲜见报道。本文通过室内试验、现场试验、微观机理分析和工程实践,确定了该方法在工程应用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与取得的成果
随机有限断层模拟方法是目前地震工程领域最重要的近场高频地震动的模拟方法,是结构抗震设计地震动输入最重要的数据来源之一,能为目标地区的灾后救援和重建提供一定的依据。严重的震害损失迫使各国政府对防灾减灾工作的关注,近场地震动预测也成为地震工程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在地震动模拟中,震源谱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对模拟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其中,拐角频率又是震源谱中频率成分的体现,决定合成结果中频
地震预警技术旨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区之前提供预警信息,从而为地震应急措施抢得时间以达到减灾效益,而在发震初期即对地震后续可能造成破坏的区域范围(潜在破坏区)进行快速预测,一直是地震预警系统精确发布有效警报的前提和难点。对于潜在破坏区的预测,一部分研究是基于预测的简化断层模型,依据地震动衰减规律完成对震中及周边区域地震动强度的预测,然而受到大震低估和确定模型耗时长等问题影响;另一部分是围绕台站处P
电磁式地震模拟振动台是拾振器校准及模型结构抗震的重要实验设备,振动台波形复现精度对拾振器校准及模型结构抗震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近年来,迭代学习控制和模糊控制技术在这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本文以小型电磁式地震模拟振动台控制器参数优化算法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进智能优化算法提高算法收敛精度、收敛速度及逃离局部最优解能力,实现对控制系统参数的整定,提高电磁式地震模拟振动台对地震波
季冻区分散性土分布广泛,我国东北松嫩平原,美国西北部、密西西比河沿岸和加拿大中南部地区均分布着分散性土。分散性土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粘性土。由于土颗粒中离子之间同晶型替换,土中的钙、镁离子被钠离子所替换使得土颗粒表面薄膜水厚度增大,土颗粒之间的排斥力大于范德华力,使得具有在低含盐量水中散开的性质。为了确保粮食安全和振兴东北经济,我国在松嫩平原分散性土分布区域上修建了大量道路、水利工程,分散性土造成
传感光纤凭借其灵敏度高、稳定性好、抗电磁干扰、功率损失小、耐高温、耐腐蚀等诸多优势,在土木建筑、航空航天、交通工程、海上平台、燃料能源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光纤类传感器在实际工程中感测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光纤传感同时对多个外部参量(应变、温度、振动等)交叉敏感,直接导致被测量无法直接测得或者采集数据失真。另一方面,不同光纤感测技术各自拥有独立的采集系统,各系统采样频率、触发时间等的不同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