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积山石窟防渗防潮技术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m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麦积山石窟是世界闻名的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方向4.5×104m秦岭山脉西段北麓。麦积山石窟开创于公元384年的十六国的后秦时代,经历代不断凿建和修缮,现存194窟龛,7000身塑像,近1000m2的壁画,素有“东方雕像馆”之称,为研究中国的古代雕刻艺术和佛教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1600多年以来,麦积山石窟虽然在盗挖盗剥等人为的破坏方面较轻,但在地震坍塌等自然的破坏方面却严重的多。在自然营力的作用下,产生严重的病害,这些病害使麦积山石窟雕刻艺术品遭到了破坏,其中以渗水、潮湿病害最为严重。大气降水成为石窟渗水最主要的补给源,而渗水也是使洞窟潮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石窟内渗水,致使窟内湿度及湿度变化幅度增大,造成窟内石雕风化速度加剧,壁画受潮解而致起皮剥落;长期的渗水,造成渗水部位岩石风化速度加剧,岩石的强风化带不断扩展。这种风化危害使得窟内文物层失去依靠,支撑于岩石面的泥塑坍塌。长期风化危害,改变洞窟所在岩体的应力状态,其更为严重的后果是将逐步破坏洞窟围岩及洞窟所在崖面的稳定性。本论文通过对麦积山石窟现场调查和资料收集、文献查询,了解到麦积山石窟的历史发展过程和麦积山石窟的自然、社会概况。论述了麦积山石窟渗水现状、渗水危害、洞窟潮湿对文物的影响。同时根据资料和实验分析了渗水来源及渗水途径。提出了石窟防渗防潮措施及管理对策:1.石窟渗水防治从麦积山石窟的渗水病害的形成机理分析可得,渗水防治和潮湿防治是治理麦积山石窟病害的根本的途径。结合了石窟区内环境条件、岩性结构和岩性特征,防渗要从裂隙灌浆方面进行。在石窟渗水防治研究中,应该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方法,“窟外堵源截流,以堵为主;窟内以排为主,排堵结合”的综合防治研究。2.洞窟潮湿防治洞窟潮湿对文物保护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和破坏。洞窟潮湿来源有渗水和洞窟外的水汽涌入这两个方而。根据实际情况,打开和关闭窟门来降低窟内的湿度,通过人工的调节,尽量使洞窟内部处于一个良好的适于文物保护的温湿度环境中。可使用干燥设备(如除湿机)从洞窟内直接吸收水汽,以降低洞窟湿度。综上所述,麦积山石窟的渗水和潮湿的防治治理必须从源头出发,实施有效的管理和措施,对麦积山石窟文物进行很好的保护
其他文献
海顿《降E大调协奏曲》是小号古典时期的经典音乐作品,也是目前国内外最为流行的小号古典曲目之一。本文将从海顿《降E大调协奏曲》的创作背景、演奏技巧、作品结构、版本比
居延汉简中的戍卒与田卒简,是研究汉代兵役制度的重要资料,以往研究将戍卒与田卒作为一类兵卒进行研究,不利于系统把握汉代戍边与屯田的意义,不利于对汉代兵役制度的全面认识
分别以果桑肥大性菌核病菌和油菜菌核病菌的子囊孢子交叉接种油菜和果桑。结果表明,杯盘菌子囊孢子能够侵染油菜,同样,核盘菌子囊孢子能够侵染果桑;在受侵染的桑椹上2种病菌
“人面形木牌”是一种在河西汉塞广泛使用特殊器物,对于其功能的探讨,前辈学者从它初次被发现到现在为止也没有停息,也提出了他们各自的看法。但是遗憾的是,目前为止没有学者
古唐国屡见于史籍记载。从文献资料中可以分析得出关于古唐国主要涉及到了帝尧时的唐国、商代的唐国、晋始封地——唐以及春秋南方之唐国等概念。对于这些概念的认识与争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时人类生存的环境以及能源在逐渐衰退,因此可持续发展在现在现代建筑中发挥的作用也就越来越大。而生态建筑在实现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中起到的作
本文应用举例的方法,将"对写法"在古典诗词中的运用进行了逐一分析,旨在指导中学生更好地学习鉴赏古人对诗词的写作技巧,古为今用,举一返三。
互联网是老龄社会的重要空间载体,大数据是老龄社会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互联网+"与医疗、养老相结合,意味着能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经过深度融合后创造出养老产
无论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远古时代,还是生产力水平高度提高的近代木材总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人类与树木息息相关。因此,木炭分析对于研究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来说是一个很有效
唐朝是墓誌發展的繁榮時期,墓誌篇幅宏大,形制基本固定。初唐時期國家結束分裂局面,實現大一統,經濟、政治、文化逐漸繁榮,促進了墓誌的發展,保存的墓誌材料十分豐富。《秦晉豫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