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uMnNi系耐磨高熵铜合金的微观组织、力学和摩擦学性能研究

来源 :兰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yong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熵铜合金是基于三元Cu-Mn-Ni合金固溶体系,通过在等原子比Cu Mn Ni高熵合金中逐步添加Zn、Al和Sn元素而形成一类新型高熵合金。多主元的成分组成和简单的相结构赋予了高熵铜合金优异的力学性能,使其有望取代常规铜合金成为新一代高性能结构铜材。但迄今为止,有关于高熵铜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较少。本文以高速、重载和冲击等苛刻工况下的应用为导向,基于高熵合金固溶体相的形成原理,以Cu、Mn、Ni、Zn、Al和Sn等纯金属粉末为原料,采用感应熔炼技术制备了CuMnNi Znx(x=10,20,30和40 wt.%)、CuMnNi Alx(x=0,5,10和15 wt.%)和Cu Mn NiSnx(x=0,5,10,15和20 wt.%)等一系列高熵铜合金,系统地研究了其物相组成、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阐明了其强韧化机理。重点研究了高熵铜合金在室温下的摩擦学性能,讨论了其摩擦磨损机理。主要结果如下:1.CuMnNi Znx高熵铜合金呈典型的树枝晶和枝晶间结构,组织均匀、微观缺陷较少。随着Zn含量提升至40 wt.%,合金由FCC相向FCC+BCC的两相转变。仅由FCC相组成的高熵铜合金中,Zn原子的固溶强化作用使合金的硬度、屈服强度、抗压强度和断裂韧性随Zn含量增加逐渐提高。BCC相的形成对CuMnNi Zn40高熵铜合金具有显著的强化作用,但降低了塑性和断裂韧性。室温下,FCC相高熵铜合金的摩擦系数较大且耐磨性差,而BCC相具有良好的减摩抗磨效果使得CuMnNi Zn40高熵铜合金摩擦系数降低至0.49左右,磨损率约减小至5.64×10-4mm3/N·m。2.CuMnNi Alx高熵铜合金中,不含Al元素的高熵合金仅由FCC相组成,具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但强度较低。Al元素的添加促进了BCC相的形成,且BCC相的含量随Al元素提高而不断增加。Al元素能够显著提升高熵铜合金的硬度和强度,但不利于塑韧性。CuMnNi Al10高熵铜合金中FCC相和BCC相的含量达到最优匹配,其综合力学性能最佳。同时,CuMnNi Al10高熵铜合金具有较低的摩擦系数,磨损率仅为1.34×10-4mm3/N·m,同等条件下的耐磨性优于常规耐磨铝青铜C6161合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3.在CuMnNi Al10高熵铜合金中的枝晶间区域出现了与其它高熵铜合金中明显不同的片层结构。根据该区域的EDS分析结果重新设计了Cu35Mn32Ni19Al14高熵铜合金,并研究了退火温度对其物相、显微组织、力学与摩擦学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Cu35Mn32Ni19Al14高熵铜合金主要由FCC相和少量BCC相组成,其中FCC相是由针状晶粒堆叠而成片层结构。高温退火过程中,FCC相的晶粒尺寸随退火温度升高逐渐增大,而Ni和Al原子朝着形成BCC相的方向进行扩散,使合金在650℃和850℃退火后BCC相的含量增加。高温退火有助于提升Cu35Mn32Ni19Al14高熵铜合金的强度和硬度,但造成其耐磨性略有降低。4.Cu Mn NiSnx高熵铜合金主要由FCC+L21两相组成,Sn元素的添加促进了具有L21结构(类似B2相)的第二相形成。Sn原子对FCC相的固溶强化作用以及L21相的含量均随Sn含量提高而不断增加,使得高熵铜合金的硬度、屈服强度和抗压强度显著提升。L21相为典型的脆性结构,其含量增加不利于高熵铜合金塑韧性的改善,但L21相在摩擦过程中展现出了良好的减摩抗磨作用,Cu Mn NiSn20合金的磨损率仅为10-5mm3/N·m数量级。
其他文献
针对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严重的热积累而导致的成形质量差、尺寸精度低以及堆积完成后成形件内部存在较大残余应力等问题。本文提出随弧激冷电弧增材制造方法来改善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严重的热积累以及降低成形件内部的残余应力。采用数值模拟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随弧激冷对电弧增材制造过程中温度场和应力应变的影响。最后再对堆积层的组织性能进行分析,研究随弧激冷对电弧增材制造成形件显微组织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基于AN
6N01铝合金具有中等强度、良好的耐蚀性、加工性及焊接性,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和地铁列车的侧墙、盖板、车厢隔框等。6N01铝合金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和线膨胀系数,当试件发生熔化前大量的热量已传入周边母材,所以焊接时需要较高的热输入,而过高的热输入导致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大、软化严重、力学性能低。采用K-TIG焊接工艺具有焊接接头质量优良、生产率高,成本低的优势。因此,研究6N01铝合金K-TIG对接接头的工
Cr20Ni80合金是一种电热合金,室温和高温下均为奥氏体,由于其电阻率高且稳定、力学性能优异、使用寿命长,在机械、冶金、军工等行业作为发热元件被广泛应用。点缺陷对合金的电性能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很大,它的存在会破坏晶体点阵的周期性,使得电子产生强烈散射,因而影响合金的电阻率,并且点缺陷会改变合金中原子间的键合强度,引起合金力学性能的变化。但是点缺陷只有原子尺度大小,很难通过实验进行直接观察,而第一性
纳米多晶金属材料相比于宏观块体材料,其力学性能更加优异,因此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相关研究。本文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了纳米多晶Al在拉伸加载时,不同的平均晶粒尺寸、孪晶含量、温度以及合金元素Ti对纳米多晶Al力学性能与变形机制的影响。主要获得以下的结论:(1)对于不同的平均晶粒尺寸,模拟表明,屈服应力与晶粒尺寸的关系可以用经典的Hall-Petch关系来描述。然而,当晶粒
以蜜蜂蜂巢为灵感设计出的蜂窝结构因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成本低以及优良的抗冲击性和吸能特性被应用于众多工程实际领域.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交通工具的时效性和普及性远超历史任何时期,传统的蜂窝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交通工具因事故发生碰撞时吸收大量动能以保障乘客安全的要求,因此,具有更强吸能特性的蜂窝结构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重点,但是对于不同蜂窝规格中分段分级蜂窝的研究较少,现有成果大多围绕
铜及铜合金材料因具有良好的电导性能、延展性、耐磨损及耐腐蚀性能等被广泛应用在微电子元件、集成电路和通信等高新领域。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其使用性能的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高强度和高导电率。但是铜合金中高强度和高导电性是相矛盾的难以同时实现,这严重限制了铜合金材料的大规模应用。针对此问题,本研究通过对Cu0.8Cr0.6Zr合金进行不同路径的室温等通道转角挤压(ECAP)及时效处理。采用OM、SEM、
D36钢作为一种低合金高强钢,综合力学性能良好,耐腐蚀性能好,因此被广泛运用于海洋平台制造。窄间隙激光填丝焊焊接变形小,焊材消耗少、装配精度低、焊接效率高,可实现低功率焊接大厚板件,作为一种新型的焊接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厚板连接。本文针对40 mm厚的D36低合金高强钢采用窄间隙激光填丝焊接的方式进行焊接。整个焊缝由1道激光自熔打底焊接和7道激光填丝焊接完成。分析了接头各区域的微观组织,并通过室温拉
铝铜合金作为一种重要的铝合金,由于其所具有的高强度、良好的延展性和低密度等优良特性,使得其在航空航天,汽车制造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通过正交轧制变形对铸造Al5Cu合金的性能进行改善提升,使得该合金的强度和延伸率有了较大提升。同时,通过研究不同时效温度以及不同时效时间的热处理下正交轧制Al5Cu合金力学性能的改变,得到最优时效状态,使得合金的强度以及延伸率都到改善。随后对最优时效状态下的合金
在铝板铸轧生产中,铸轧辊套是主要的消耗品。服役时,辊套表面受到高温和载荷的交互作用,常因提前出现磨损凹坑,影响使用寿命和铝板质量。对辊套表面进行强化,提高辊套表面的耐高温摩擦磨损性能,对于提高辊套使用寿命以及稳定铸轧铝板的质量至关重要。新兴的超高速激光熔覆技术非常适合在铸轧辊套等相对大型的工件表面快速制备出大面积的激光合金化层。为了对铸轧辊套表面强化探索更高效新技术,选用高温性能优异的钴基合金粉末
奥氏体不锈钢具有良好的塑韧性、可焊接性和优良的耐蚀性,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但由于其硬度较低(<250HV)、耐磨性较差,因此在磨损环境中使用寿命会大大缩减。低温渗氮技术作为应用最广的不锈钢表面改性技术之一,通过改善不锈钢表面的组织结构及应力状态,能够有效提高不锈钢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但是由于工艺温度较低,导致渗层普遍偏薄。在渗氮过程中,氮原子在材料中的扩散主要受渗扩处理温度和扩散激活能影响,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