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基合金薄带温度应力退火感生磁各向异性的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138292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应力退火感生磁各向异性的机理研究一直是存在颇多争议,科研工作者试图通过不同的实验手段,实验方法建立不同的理论模型来解答这个难题。但是迄今仍未达成共识。本文设计并制备应力退火同步辐射原位观测装置,利用HP42494A阻抗分析仪测量Fe73.5Cu1Nb3Si13.5B8非晶薄带应力退火及回火后的磁各向异性场,用位移传感器实时测量退火和回火的伸长量,利用上海同步辐射光源(SSRF)BL14B(硬X射线微聚焦及应用光束线站)对温度应力退火及回火过程中薄带内部微观结构进行原位测量。分析应力退火感生的磁各向异性场,薄带伸长数据,与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得出结论如下:  1.Fe基合金薄带温度应力退火感生磁各向异性的特性  (1)退火应力σ与感生磁各向异性场H成线性关系,并满足关系式:H=13.1σ+387。  (2)通过回火作用能减小感生的磁各向异性场,但是不能完全消除已感生的磁各向异性场。难以消除的残余磁各向异性场占应力退火感生磁各向异性场的25.1%。残余磁各向异性场与回火次数呈指数衰减关系并满足关系式:α=19.0e-(11)/29+25.1。  (3)200MPa、540℃条件下退火,从铸态非晶为初始结构开始应力退火的样品所感生的磁各向异性场是从纳米晶为初始结构开始应力退火样品所感生的磁各向异性的1.68倍,两种样品经过过多次回火趋于稳定的残余磁各向异性场之比为2.12倍。  2.Fe基合金薄带温度应力退火及回火过程的伸缩特性。  (1)退火应力σ与薄带伸长量l成线性关系,满足关系式:l=0.021σ-1.16。  (2)回火作用不能使应力退火薄带的长度回到自由退火状态,非晶蠕变塑性形变部分不可被消除,多次回火后残余蠕变为74.4%,残余蠕变与回火次数满足关系式:β=24.9e-n/5.9+74.4。  3.温度应力退火的同步辐射研究  (1)应力退火感生明显的晶格各向异性。200MPa、540℃应力退火感生出纵向与横向晶面间距差为0.00895(A)。  (2)200MPa、540℃应力退火样品经回火后晶格各向异性减小。第一次回火后晶格各向异性相比回火前剩余51%,第二次回火后晶格各向异性相比回火前剩余42%。  (3)200MPa、540℃条件下退火,从铸态非晶初始结构开始应力退火的样品所感生的晶格各向异性是从纳米晶初始结构开始应力退火样品的1.35倍。  4.应力退火感生磁各向异性的机理  温度应力退火感生的磁各向异性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可通过回火消除的(74.4%)滞弹性形变引起的晶格各向异性,另一部分是不可通过回火消除的塑性形变(25.1%)引起的纳米晶的分布各向异性而导致的横向磁耦合作用。
其他文献
怎样的课算是好课?这是备课时首先应考虑的问题,答案是“有效的课”。怎样进行有效备课?相信以下流淌着人性与诗意的教学细节,是对有效备课最好的诠释。细节一:激趣导学开启
不久前,上海纺织集团旗下上市公司申达股份宣布收购美国IAC集团ST&A(地板与声学元件)业务,双方还签署协议成立全球汽车软饰合资公司,IAC将ST&A业务资产注入合资公司,申达股份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的课堂教学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班主任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需要通过高效的管理来实现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班主任需要转变传
当物体放在电磁场中,或电磁波照射到目标上时,由麦克斯韦方程和相应的电磁场边界条件可知该物体或目标上会有等效磁流或电流产生,这些磁流和电流又产生它们自己的电磁场,这种场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这就
本文介绍了有关无序系统的概念以及研究方法。研究了非线性强度任意二聚的非线性链和三种配对梯子模型的传输性质。具体内容如下:  我们在第一章首先介绍了无序系统的基本概
Crowds visit models of Fuxing,China-developed bullet trains in an exhibition on the country’s achievements over the past five years held in the Beijing Exhibit
班主任在班级中不仅扮演着教育者的角色,而且还扮演着组织者、指导者、管理者等多重角色。由于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其观念正处于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班主任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播
表面增强荧光能使荧光检测技术在细胞显微成像、生物分子无损检测、自猝灭效应的消除及荧光共振能量转移免疫分析等领域获得重要的应用。国内外关于表面增强荧光在生物学上的
团簇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中。对团簇的研究,不仅可以对原子分子物理学与凝聚态物理学有着深远的意义,更会促进理论物理、计算物理和量子力学的发展。   团簇的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