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运转低效问题渐渐显露出来,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障碍。
非营利组织是不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的,为社会提供公益服务的独立组织。非营利组织表现为各种社会团体、事业单位或者民办非企业单位等形式,在教育、文化、科学技术、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权益保护、社区服务、扶贫发展及慈善救济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非营利组织激剧增长,使其成为与人们生活休戚相关的社会力量。然而,我国目前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情况实在让人担忧。一年一度的“审计风暴”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每年查处的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贪污专款、挪用公共资金的问题,动辄就是上百万,上亿的也不是少数。而且这只是一小部分被发现和查处了的。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还有多少类似的非营利组织运营低效问题存在,被非法攫取的公共资金的总数到底有多少,实在是不得而知。
我国的非营利组织运营低效,固然存在着许多原因。但关键问题在于财务控制失效。财务控制分为内部控制和外部控制。内部控制靠的是制度;外部控制主要是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如果内部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那么就只能由外部的监督来制止和纠正这种行为,从而发挥财务控制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实际状况是:内部控制制度经常得不到执行,内部监督失效;当非营利组织内部制度遭到破坏,发生了诸如挪用社保资金这一类问题时,外部监督并没有能够及时发现并制止,使得组织行为有悖于组织目标。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外部监督者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也就是政府。来自于社会公众的监督几乎是不存在的。然而国外的经验表明,社会公众的监督是对非营利组织进行约束、使其有效运行的极其重要的部分。
我国非营利组织长久以来缺乏来自社会公众监督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建立非营利组织信息披露制度,非营利组织的运行状况一直被神秘面纱所笼罩。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正是试图建立这样一种制度:通过效益审计,对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价,将有关非营利组织的信息向公众公布,将公众这一非营利组织利益相关者引入到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当中来,加强来自于组织外部的监督,提高非营利组织的运行成效。
本文先从近几年有关非营利组织运行低效的案件出发,对目前存在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问题进行分析,引出了以效益审计加强外部财务控制的观点;然后对效益审计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理论进行了必要的研究:进而深入分析了效益审计与财务控制的关系,说明了以效益审计加强非营利组织财务控制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以及外部财务控制对于我国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论文的最后一个部分在说明我国非营利组织效益审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非营利组织效益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