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漠高速公路路基风沙流响应规律及沙障互配模式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birdmengm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西北地区高速公路路网的不断完善,多条高速公路建设面临穿越沙漠、戈壁等特殊地理环境问题,风沙作为西北地区特有的环境灾害,是沙漠及戈壁高速公路所面临的主要危害之一,如何正确认识风沙流动规律、科学设置防风沙措施、保障高速公路安全运行,就成为沙漠及戈壁高速公路设计时应考虑的关键问题。为此,本文依托乌海--玛沁(乌玛)高速公路穿越腾格里沙漠的实际工程,采用现场调研、野外观测和数值模拟的方法,从风沙流对路基的响应规律、沙障对风沙流的阻滞效应以及乌玛高速公路防风沙体系设计等方面,展开了以下研究工作:(1)构建风沙两相流数学模型并结合实测数据分析确定相关参数通过分析沙粒运动的基本特征及风沙两相流的基本理论,构建风沙两相流数学模型。通过现场实地勘察及沙粒取样,分析高速公路两侧沙害特征及粒径范围;根据现场布设的气象观测站的连续观测数据,分析区段内的风速特征分布,为数值模拟边界条件及参数设置提供依据。(2)基于风沙两相流数学模型,研究路堤、路堑等不同断面的风沙流响应规律路基断面形式对风沙流活动有重要影响,根据现场风沙段建立不同高度、不同坡度的路基断面形式,基于风沙流数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研究风沙流在不同路基断面参数下的流场特征和积沙分布,结果表明,路堤坡度越小,特征点处的风速越大,越利于断面输沙,路堤高度越高,对风速的阻滞效应越强,不利于断面输沙;路堑坡度越缓,越利于断面输沙,坡度越大则相反,路堑深度越深,越不利断面输沙。(3)结合现场布设沙障类型,研究不同沙障的防护效果沙障是风沙防护体系中的重要措施,根据现场布设的沙障,对HDPE阻沙沙障和高立式固沙沙障进行数值模拟,以明晰不同排数阻沙沙障及不同组数固沙沙障的流场特征、阻沙特征及防护效果,结果表明,随着沙障排数和组数的增加,沙障的有效防护距离和防风效率均逐渐增大,即沙障防护效果越好,其中阻沙沙障相对于固沙沙障,防护区间更大、沙粒沉积范围更广,而固沙沙障对风沙流的阻滞效应更强。(4)研究不同风沙防护体系的防护效果并提出选用建议阻沙沙障与固沙沙障的组合能更好的阻滞风沙活动,基于两者的组合提出了双排式阻沙沙障和三排式阻沙沙障的两种防护体系,研究两种体系在路基迎风、背风侧的防护效果,基于两种防护体系的防护效果及对乌玛高速公路风沙段的沙害调查,提出不同排数阻沙沙障防风沙体系的适用建议,结果表明,三排式阻沙沙障防护体系防护距离较长,防风效率较高,宜用在风沙段现场的重沙害区段,如k169+300~169+700、k170+900~k171+800等区段;两排式阻沙沙障宜用在轻沙害地段,如k167+500~169+100、172+400~174+500等区段。
其他文献
气候变化使地球变得越来越热,越来越干燥,干旱对农业、人类和家畜都是重要威胁,已经成为威胁全球粮食安全最重要的环境因子。分布于我国西北荒漠区的藜科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具有极强的抗旱、耐盐碱和耐贫瘠等特性,其在适应逆境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理和分子机制,蕴含着丰富的抗逆基因资源。挖掘梭梭抗旱相关功能基因并应用于农作物和优良牧草的抗旱性遗传改良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ASR
学位
随着高速铁路的蓬勃发展,振动和噪声问题也日益突出,对铁路沿线居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一定危害。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作为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轨道结构型式,开展对其减振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减振型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应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建立车辆-减振型CRTSⅢ板式轨道-路基垂向耦合动力学模型,并依次对不同轨道结构参数和路基沉降引起的减振型CRTSⅢ板式无砟轨道的振动
学位
甲烷(CH4)是继二氧化碳之后对人为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贡献最大的温室气体,其在百年尺度上的全球增温潜势是单位质量二氧化碳分子的25倍。自然生态系统的CH4通量是影响着大气CH4的浓度的重要因素,主要受到水分状况的调控。例如,湿地是全球CH4最主要的自然排放源,而草地则常具有CH4汇的功能。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三极、亚洲的“水塔”,地形复杂,发育着许多具有独特水分特征的生态系统类型。过去50年,青藏高原
学位
西部地区受自然环境影响部分公路建设将不可避免面临风沙灾害问题,明晰公路沿线风沙环境和沙害形成机理是保障公路建设和安全运营的前提。针对公路面临的风沙问题,目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单点位置的风沙环境分析和正交风向且平坦地形下的风沙流模拟,对沿线整体风沙环境的考虑较少,也忽略了地形、风向、道路平面线形变化对风沙流活动产生的影响,导致现有研究结果对沙区公路风沙灾害体系的认识仍存在不足。为此,本文依托新建乌海至玛
学位
学位
微塑料作为持久性的污染物已经成为全球日益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关于微塑料对植物生长生理影响的研究较少,同时微塑料对土壤性质及与重金属镉的相互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为研究对象开展盆栽实验,探究微塑料对土壤理化性质和植物生长生理的影响,以及微塑料和Cd共存下交互效应。本研究开展了单独微塑料和微塑料+Cd污染试验,其中单独微塑料试验设置2种微塑料类型(
学位
交通荷载环境和自然环境是沥青路面结构的主要工作环境,也是导致沥青路面产生病害的主要因素,重载交通和复杂自然环境条件的作用使得沥青路面寿命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沥青路面在荷载和环境耦合作用下,产生以疲劳开裂和低温开裂为主的路面开裂和以车辙为主的永久变形。温度和荷载的反复作用使得路面长期处于应力交迭变化的状态,损伤逐渐在路面内部累积,到一定程度时便发生了疲劳开裂,当路面内部温度收缩应力超过混合料极限拉应
学位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驱动下,西藏自治区亟需打破以传统畜牧业为主的低效发展模式,转而寻求更高效、对环境更友好的增收方法。而大力发展非牧就业是牧区解决生态问题、实现增收的根本出路。现有文献研究非牧就业时,未将收入与结构相结合,且缺乏系统性评价,因此本文基于生计资本的视角对非牧就业收入及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系统地评价非牧就业,为西藏自治区探索一种可持续的增收方式。本文以非牧就业为研究
学位
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简称苜蓿)是多年生豆科牧草,在我国和世界范围内广泛种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由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引起的苜蓿枯萎病是苜蓿生产上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由于尖孢镰刀菌的土传特性和苜蓿多年生的特点,该菌不但可以在根际土壤中而且可以在根系组织内富集,导致病害随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加重。但目前关于苜蓿不同品种抗病性与根际根内尖孢镰刀菌定殖
学位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公路交通行业的快速进步,一方面对沥青路面的服役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废旧轮胎的回收利用成为迫切需求。当前,SBS改性沥青和橡胶沥青分别在改性效果和生产成本方面各具优点,将胶粉(CR)和SBS复配后制备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CR/SBSCMA)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但由于废旧胶粉与沥青之间的相容性差,复合改性沥青的粘度大、储存稳定性差等问题,限制了CR/SBSCMA的应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