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副词“就”使用条件及虚化历程研究

来源 :暨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ba5168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既然,就”为例,探讨了关联副词“就”的使用条件及虚化过程,以语言事实为基础,从语义和句法两个角度,对关联副词“就”搭配进行了分析,并揭示了关联副词“就”使用在因果复句中的一些规律。全文分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说明选题的目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方法及语料来源等。第二章对目前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总结,首先总结了关联副词“就”以及副词“就”的虚化历程,然后归纳了关联副词“就”语义、句法研究以及“既然,就”的研究,并最后整理出关联副词“就”使用在“既然,就”的两种基本关联意义,分别为:“承接上文,引出推论”和“强调内容,加强语气”。第三章从现代汉语语料出发,对关联副词“就”的前后搭配进行了划分结合关联副词“就”两种基本关联意义,最后总结出“需要使用关联副词‘就’的9种条件”,“可用可不用关联副词‘就’的9种条件”和“不可以使用关联副词‘就’的3种条件”,并分别结合语料进行了分析演绎。第四章通过对汉代至宋代“就”的语料进行分析,从中抽检出关联副词“就”的使用语料。在借鉴前人研究其副词“就”虚化过程的基础上,分四个时期分别对汉代、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代和元代的关联副词“就”使用情况进行分析整理,得出关联副词“就”的发展走势,并最终确定关联副词“就”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及其发展过程为:产生于魏晋,宋代恢复,元代发展并成熟。第五章关联副词“就”古今使用对比,将魏晋南北朝、宋代、元代这三个时期中表示“因果或条件”关系的语料选取出来,与使用在“既然…就…”中的关联副词“就”进行历时对比,并分析找出了其历时搭配上的继承,消失,发展。第六章结语:主要是对全文基本内容进行总结,并对自己目前的研究提出不足之处以望得到改进。
其他文献
对硝基苯酚(PNP)毒性大、难于生物降解,是化工、农药、染料等行业废水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以活性炭为吸附剂处理含对硝基苯酚的废水,考察了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对硝基苯
莫言是中国当代最富有活力和创造力的优秀作家之一,也是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其作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莫言作品中出现的大量的文化信息以及民间口语被国内外
金融制度创新可以被定义为“引入新的金融制度因素或对原金融制度进行重构”。而基本经济制度、创新的成本与风险、金融资源的稀缺程度、金融技术进步态势等是制约金融制度创
文章以某跨径为90 m的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为例,利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Midas Civil建立该桥模型,针对系杆拱桥的荷载工况、不同横撑形式、数量和刚度、矢跨比进行了系
为增加矿产资源储量,深部找矿成为必然,而深部钻探是深部矿床资源勘查的最直接手段。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迅猛发展,提升了对上游资源的需求,带动了地勘事业迅速发展,也促进了
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部分,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非常重要。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国外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对微观口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二语言
<正>江淮生态大走廊,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下游沿岸,是长江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带,在扬州境内总面积1780平方公里,沿线的湖泊、河流、湿地和林木资源非常丰富,既是南水北
采自西麻山煤矿附近的麻山群黑云斜长片麻岩中,分离出了较多的锆石。采用单颗粒锆石逐级蒸发沉积法对其进行了定年研究,获得的10粒锆石的207Pb/206Pb年龄相当一致,平均值为527.5±4.4Ma。所测岩样经岩
随着高速铁路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可靠性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视,而电气化高速铁路的普及,使得受流设备可靠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动车组受电弓作为动车组从
采用文献资料法、结构方程分析方法,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 CGSS2013 年数据着重研究社会交往对体育参与的中介影响作用,并通过多群组分析比较不同群组中介影响的差异, 通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