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油藏超稠油氧化特征及焦炭可燃性研究

来源 :西南石油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ngz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常规原油资源的日益减少、能源需求的日渐增涨,研究和开发非常规油气资源变得日益重要和迫切,尤其是储量丰富的稠油、超稠油和沥青砂等重质油的开发将能有效缓解紧张的石油供应。然而对于稠油、超稠油,普遍存在着油藏类型多、储量规模大、动用程度低且开发效果差等问题,如何经济环保地开发稠油、超稠油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和难点。虽然注空气鲜有应用于深层稠油油藏(>3500m)开发过程中,但稠油注空气氧化反应能够形成燃点更低的焦炭,同时其低廉的成本以及较为简洁的现场配套设施和工艺为稠油增产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然而对稠油、超稠油注空气氧化反应机理的认识还存在诸多空白和争议,同时仍需要深入研究稠油、超稠油氧化形成焦炭的可燃性及微观结构,因此有必要开展稠油注空气氧化特征及焦炭可燃性的相关研究。本文首先对稠油注空气氧化技术的发展现状、机理特征、动力学理论以及稠油致稠、沉焦微观特征进行了国内外相关文献调研,确定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接着针对新疆某深层超稠油采用恒温静态氧化管实验,结合色谱分析、元素分析等手段考察了温度、压力、气油比对不同重度的稠油(包含超稠油)氧化性质、气相组成变化及焦炭沉积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稠油氧化敏感性因素为:气油比<温度<压力;而且超稠油具有最好的氧化活性,碳沉积效应最明显,并且氧化残余氧气量和m[CO/(CO+CO2)]值最小。随后,借助高温高压热跟踪补偿装置考察了超稠油绝热氧化实验及后续高压点火可行性实验,通过压力、温度检测及气相组分变化,研究了不同压力下超稠油绝热氧化及点火过程油样温度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绝热条件”下积聚的氧化热效应能改善原油氧化进程和焦炭沉积,致使氧化油样在更低的温度下(335℃)就能迅速发生高温氧化反应,释放大量的热量,导致温度急剧上升(550~600℃)。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采用热重-微分热重(TG-DTG)、同步热分析(TG-DSC)方法,结合经典的原油氧化热动力学理论,对超稠油原油、氧化管实验和绝热氧化后油样在不同温度区间内的质量损失、放热以及氧化动力学参数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超稠油在升温过程中同样存在低温氧化、燃料沉积和高温氧化三个阶段,并且每个阶段内质量损失和放热情况不同。并且氧化后油样的低温活化能增加,而高温活化能因焦炭沉积而显著下降。随后结合红外分析、扫描电镜分析、焦炭点燃实验等研究手段考察了氧化条件对焦炭微观结构和可燃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破坏了胶质和沥青质间的微观作用,导致沥青质微粒更容易形成沥青质缔合体,进而增大、聚沉,逐渐形成第二液相,并向生焦转化。焦炭微粒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与空气接触更能充分接触并易于燃烧。本文在深层超稠油注空气氧化特征及焦炭沉积可燃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认识,将促进稠油空气氧化和焦炭沉积方面的基础发展。这些对注空气技术在稠油方面的理论研究和现场应用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本试验旨在探究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乙酸钠对白羽肉鸡生长性能、屠宰性能、肉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择288只7日龄健康、体重相近的罗斯308白羽肉鸡,随机分为6个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8只鸡。各组分别饲喂基础饲粮(对照组)及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0.1%、0.2%、0.3%、0.4%和0.5%)乙酸钠的饲粮。试验期35 d。结果表明:1)各组白羽肉鸡平均日增重、平均
在当下国家经济增速放缓,多方面产业面临转型的新节点。受全球化的影响,文化趋同相伴而行,也是当今世界文化互相对话的过程。透视全球意识和人类共性的全球观念的同时,体现民族特质与地域的差异性,让寒地建筑地域这个处在时代的课题,汇入了时代的浪潮中,寒地建筑设计的地域性与时代相依共存,地区多样性和全球化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筑在地域性的发展的途径附加了更多的思考。本次研究主要针对东北地区建筑形态,以宏观的
量子计算利用量子态的线性叠加性,具有天然的并行计算能力,较经典计算展现了巨大的优势。量子算法设计的好坏决定了量子计算能否有效加速,是量子计算研究中的核心领域。机器学习算法具有高适应性、自学习能力等优势使其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上有广泛的应用,同时,量子技术的运用使得机器学习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开展量子机器学习算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量子机器学习的主成分分析、支持向量机以及量子启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碳纳米材料在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概述了石墨烯的性质、抗菌原理、石墨烯抗菌纤维制备方法及其抗菌性在纺织领域的应用现状,展望了石墨烯抗菌纤维未来的发展。
电致磷光材料及其器件是有机发光(Electroluminescence,EL)技术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因具有100%的激子利用率而在节能环保和高效稳定等方面存在优势。铱配合物是电致磷光材料的重要一类,不仅具有稳定的室温磷光发射,而且发光量子产率高、三重态寿命短,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电致发光性能。但是,磷光金属配合物强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严重的三重态-三重态湮灭和浓度猝灭效应。为了削弱其分子间相互作用,
管路系统设计是船舶设计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一个良好的管路布局可以提高空间利用率、保障各系统安全运行以及减少人员失误。科学的管路布局综合评价方法能够提高管路布局效率、缩短研发周期、减少设计成本、提高管路布局质量。目前船舶管路布局的评价方法大多属于事后评价。这种设计方法设计周期长、成本高。国内外学者致力于研究船舶管路智能布局方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管路智能布局方法多样、适用范围各异,对布局结果缺少一
新冠肺炎疫情全面爆发,对预防病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环境健康问题的研究迫在眉睫。相比于抗生素,光动力抗菌的无机纳米材料具有广谱抗菌能力,同时能很好的避免细菌和病毒的耐药性。然而目前这类材料难以兼顾生物活性与抗菌性,不利于生物体内使用;第二其光吸收范围窄以及光生载流子分离效率低,影响了抗菌能力。因此,开发设计具有生物相容性的智能型光抗菌材料及高效光动力抗菌材料将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可控的外加
酒糟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且来源广泛。但目前酒糟多用作动物饲料或直接排放,存在利用率低、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等问题。因此,探寻酒糟合理利用的新途径势在必行。酿造酱油需要大量的植物蛋白质原料,酱油企业多用大豆或豆粕。由于需求量大,且大豆产量逐年下降,因此其价格居高不下,致使市场上的劣质酱油不时出现。本文从生产实际出发,用酒糟代替部分豆粕酿造酱油,既可以缓解大豆资源紧张、降低成本,又可以废物利用
学位
本论文在利用四川盆地南部地区现有龙马溪组页岩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岩心观测、测井解释、测试分析,以构造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石油地质学等相关学科作为理论指导,对川南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发育特征、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储层特征、含气特征以及保存条件等页岩气形成条件进行了全面的研究。根据国内外页岩气富集主控因素,结合研究区地质条件,分析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区评价指标,并最终对研究区页岩气有利勘探区进行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