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杂文的设问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048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杂文语言凝练含蓄,幽默形象,讽刺辛辣,论证有力,逻辑严谨,思想深刻隽永,具有很强的论辩力量,这些特点直接通过其语言体现出来。就语言表达而言,鲁迅杂文使用了一定量的设问,包括943句单一问句和111组组合问句。设问本身无疑,蕴含着一种预设即交际双方对某个事件或者行为应有共同的态度,但实际情况却未必如此,因此故意设问。表面看来似乎违背会话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实则能更加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加论述的力量和可信度,从而影响读者,因而特别适合用于政论文体,设问这一特点与鲁迅杂文风格形成某种契合,设问的大量使用成为鲁迅杂文的一大特色。鲁迅杂文中设问的大量使用有助于语言表达含蓄委婉却不失力量,表达者以笔为刀,冲锋陷阵,又能适应当时的社会情景语境。本文采用分类归纳法、定量统计法和比较法三种方法,将形式描写与理据分析结合起来,探究鲁迅杂文中的设问。鲁迅杂文中的设问按照结构首先可分为单一类问句和组合类问句,其中单一类问句又细分为特指类设问、是非类设问、选择类设问和正反类设问4种类型,我们选取典型语料,通过描写每一类的具体特征,从结构、表达和功能三方面具体分析,以探究鲁迅杂文的语言风格。在描写时,对鲁迅杂文集中所有设问句进行穷尽性统计,并加以分类,以期更加精确客观地全面描写鲁迅杂文中的设问。在此基础上比较不同设问类型在语用功能和表达效果上的差异。从语言形式看,鲁迅杂文的设问包括有形式标记的设问和无形式标记的设问,形式标记主要有疑问副词、疑问代词、语气词、连词等,但这些形式标记不能单独起作用,必须结合语调和语境等其他辅助信息才能完成设问任务,特别是语境。设问与语境尤其是上下文语境结合特别紧密,离开语境则无法填补信息空白,会造成歧义或者晦涩难懂。从语用功能看,鲁迅杂文的设问有提醒注意、表示反驳、提出申辩、批评责备、引发认同等几种功能,这几种功能有一共同特点,即引发问句的原因均是某种行为引起作者的不满,包括本不该作为的作为和本该作为的不作为。这与鲁迅杂文颇具批判色彩的犀利文风产生共鸣。从表达效果看,鲁迅杂文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作出反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取材从一个具体的“点”开始深度挖掘。事实上,大量使用设问这一修辞手段,能引起读者注意,提醒读者思考,与读者形成互动,为读者设置了思考的方向,并将自己思考问题的路线也呈现出来,更有助于获得认同,从而唤醒国民,同时也体现出鲁迅先生思想的深邃。设问的使用有还助于形成作者的个人风格,鲁迅杂文实际上更加偏向政论语体,政论文的特点是逻辑严谨,说理性强,讲究以理服人,其主要目的是通过论述,得到认同和支持,鲁迅杂文的设问尤其是组合类问句,逻辑严谨,层次分明,说理性强,语言极具雄辩力。可以说,鲁迅杂文的风格与设问的特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其他文献
转移是恶性肿瘤的一个特点,它已成为治愈肿瘤的主要障碍。有报道四环素类化合物有络合金属离子的性质,故能抑制肿瘤间质金属蛋白酶的活性,从而为其在抗肿瘤转移、抑制肿瘤血
科斯的产权不仅存在于私法,还存在于公法当中;不仅仅指人权,还包括物权;有些地方究竟指什么,恐怕连他自己都很难说清楚。后人更是越解析越离谱。其实,产权就是财产所有权的简
第一个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到目前为止在临床上已应用40年之久,由于它对酸的不稳定性局限了在临床上的应用。近10年来在临床上引入的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阿
浪漫主义莎评既反映了西方文学批评在19世纪初期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又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理论问题和批评方法,诸如诗歌的非个性化理论,创作中的无意识活动,以及人物性格分析
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主要耐药机制为靶位改变,某些细菌产生的灭活酶也可导致细菌的耐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主动外排系统在细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中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正>2010年4月20日晚,英国石油公司(简称"BP公司")位于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墨西哥湾海面的一座钻井平台发生爆炸,11人死亡。整个钻井平台在燃烧36小时后沉入海底。由于爆炸的冲
环境成本会计的发展在我国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企业重视程度低、环境成本会计准则不完善、环境成本信息披露质量低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主要是:普及相关会计知识,
喹诺酮类抗菌药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在新旧世纪之交,这类药物研究出现两大值得关注的动向.第一,若干第四代喹诺酮陆续问世.第二,注意研究结构变幅更大的喹诺酮,已有两种
动脉自旋标记(ASL)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是一种以动脉血中水的氢质子作为内源性对比剂的磁共振灌注成像技术,其以无创、简便、成本低、可定量测量脑血流量(CBF)、可重复性高等
认领婚生子女之诉中,原告已提供必要证据初步证明应当存在亲子关系,是人民法院推定亲子关系成立的首要条件;在满足相关条件时,人民法院还应当考虑未成年子女利益、身份和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