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立法完善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tms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个人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不断被挖掘使得实际生活中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逐渐地多发,为了遏制“个人信息”的滥用,我国于2009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进行了正式的、专门的刑法评价,规定了侵犯个人信息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文章第一部分,主要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进行全面的解读。首先,剖析其概念,对其定义方式有:形式定义与实质定义两种方式。这两种定义方式各有利弊,为了更好的定义该类罪,笔者认为应该采取折中的方式定义,将形式与实质定义中合理的成份提取出来,综合定义该类罪。其次,分析其特征。该类犯罪行为表现出了与其他犯罪行为共有的特点之外还表现出了其个性,通过对这些“个性”的总结,明确完善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立法的重要性。再则,划分其种类。明确不同行为主体,行为方式以及行为对象在该类罪中的体现,深入理解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文章第二部分主要是分析现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立法上不足:包括犯罪主体局限性与模糊性,犯罪对象局限性与不确定性,犯罪客观方面包括行为方式规定狭隘,行为违法性之法不明确,情节严重之程度模糊不明。文章第三部分,则主要是介绍域外对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从犯罪构成的要素出发,分析其犯罪构成要素,提出域外的法律关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规定对我国的启示意义。文章第四部分,也是文章最重要的部分,主要是提出我国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的刑事立法完善建议。就犯罪主体而言,建议区分自然人与单位主体,划分单位工作人员主体在该类罪中各具体罪名中的地位,扩大该类罪自然人犯罪主体,将非权力机关、金融、电信等单位工作人员涵盖其中,明确单位“等”字概念;就犯罪对象而言,建议明确个人信息含义,明确保护范围;就犯罪客观方面而言,将涉及公民个人信息的行为分为三个环节:“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利用”,分别对在不同的环节上可能出现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进行规制,尽可能的避免刑法规制的空缺,现实对个人信息的全面保护;确定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避免出现“灰色地带”;正所谓“法之所规,人之所从”,完善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性立法,明确界定“违法性”概念。文章第五部分为结语,总结整篇文章的内容,将文章的各个部分串联起来明确写作思路,重申写作的目的是完善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刑事立法,为司法实践活动中该类罪的法律适用提供支持。
其他文献
用社会学的方法研究吸毒问题似乎为美国学者了解吸毒的全貌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工具。从社会学的四个理论视角即紧张理论、社会场域理论、社会化理论、代际隔离理论阐发美国对吸
美国明德大学的暑期学校,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出色的教学效果闻名世界,成为美国短期汉语强化型教学项目的代表。尽管美国短期汉语强化项目在几十年的发展中深得汉语学界和学生
糖尿病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疾病之一。积极进行糖尿病防治,有效地控制相关指标,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随着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新型降糖药物不
<正>微博现在非常流行,方便大家即时交流,但你听说过微博订餐吗?现在微博订餐、网络订餐在白领集中的商务楼里悄然流行,今天给大家介绍"饿了么"这个外卖网站吧。它的创建者为
期刊
探索如何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听力语言输入训练。通过三轮行动研究,利用问卷调查、访谈、测试等手段开展行动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听写是一种相当有效的听力训练手段;系统的听写
流动分离、湍流再附现象对翼型空气动力性能影响较大,为了改善翼型气动性能,研究了脊状结构对翼型边界层分离及尾迹速度的影响。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别将脊状结构布置在NACA0
如何解决城市既有环境的生态问题,有效利用城市环境资源,获得经济发展与环境改善的双赢,如何结合基地环境特征,采用更加合理的手段,因地制宜地创造不同的生态景观,成为城市河
以福建省9个县27所农村小学520名教师的调研数据为基础,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从教师个体特征、心理特征及工作环境特征等三个方面对其工作满意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
当前我国城市化高速发展,居住区建设如火如荼。建设活动造成的湿地损失、淡水失衡不胜枚举。有鉴于此,我们提出了功能湿地的概念,即以生态优先为指导,通过人工湿地与中水回用等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