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新型发展观,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以来,就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学者的普遍关注和广泛重视。1991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与环境”会议阐述了被普遍接受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概念,即“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基础,实行技术变革和体制改革,以保证当代和未来人类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这种可持续发展(包括农业、林业和渔业)应使土地、水和动植物的基因资源得到保护,它是一种无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宜、经济上可行并能为社会接受的发展道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十分全面和完善,总的来说,它强调代际代内公平和资源的永续利用,要求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之间相互协调发展,反对传统意义上的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区域性、高新技术导向性、协调性、长期性等特征。
  我国十分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1994年3月,《中国21世纪议程》明确强调指出:“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和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和优先领域”。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并指出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要统筹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更好的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农业可持续发展也从一种构想转向具体实践,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道路,美、法、德、荷、日等国都实施过不同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目前在我国普遍推行的是以“生态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生态农业。
  三峡水库的兴建,使三峡库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成为全国乃至金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也是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三峡库区虽然蕴藏着丰富的资源,且近年来农业生产获得较大发展,但由于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长期对自然资源掠夺式开发经营,使得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量大面广,人地矛盾突出,加之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农业生产还处于传统农业或者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起始阶段,农民生活普遍贫困,属于长江经济走廊中欠发达地区。同时三峡水库是长江中下游的生态源和绿色屏障,其运营安危不仅事关长江中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安全,而且也决定着长江上游乃至中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速度。所以,在三峡库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于保护库区脆弱的生态环境,保障三峡水库的安全运行和综合效益的发挥,妥善安置广大农村移民,加快农民脱贫致富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那么三峡库区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或者说能力如何呢?目前有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与方法百花齐放,但所有的方法或模型都处在不断的探讨和完善之中。本文基于指标数据获得的准确性原因,引用张忠根、应风其(2003)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估方法,对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作简单评估。该指标评价体系借鉴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历年《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用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5个系统,32项指标,通过德尔菲方法分别赋予权重来综合评价农业可持续发展,如附表-1所示。
  研究的步骤为:首先收集各指标数据;然后将各指标数据采用极值法进行标准化,去掉量纲;再根据各指标的权重和标准化系数得出各省市农业各子系统(准则层)的评估值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评价结果见附表-2。
  从结果来看,三峡库区只有资源系统排序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也位于全国第20位,在农业资源方面没有明显的优势。其他系统排序都较落后,尤其是人口系统排在全国各省市的倒数第4位,可见这一部分是库区特别薄弱的地方。从综合指数排序来看,库区综合指数得分为0.3429,排在第23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个位次,其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水平或能力在全国处于中下游位置。
  由此可见,三峡库区经济以农业为主体,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薄弱,自身造血机能很差;同时面临着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农业经济结构单一、劳动者素质普遍低下、农业投入严重不足等诸多问题和挑战。针对这些问题,对在库区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政府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鉴于政府组织分离导致库区经济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各级政府组织之间应加强联系,统一规划,整合区内资源,避免重复和浪费。政府应制定实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产业政策,合理引导经济资源转向农业部门,创造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完善有利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和保障体系,如资金支持、配套服务和设施建设、法律法规体系的健全等。
  第二,合理开发和利用三峡库区的自然资源。一是在充分利用成库后广阔的水域面积大力发展渔业的同时,加强水域治理和保护,如合理规划管理水产养殖和旅游运输业,加强水污染治理能力等。二是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善耕地质量,提高耕地的生产力,同时充分挖掘后备土地资源潜力,进一步明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年限。三是利用资源优势,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如大力推广柑桔栽培和加工,利用特殊地形发展绿色产业,利用旅游资源发展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等。
  第三,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应按照比较优势原则来进行农业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一是改变长期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传统结构,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二是转变以耗粮型生猪生产为主的畜牧业发展道路,通过充分利用三峡库区草地资源和加大饲料作物种植发展牛、羊、兔等草食牲畜饲养,最好是进行规模化圈养。三是大力发展林业,提高库区森林覆盖率。而推进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化经营主要采取主导产业建设和龙头企业培育两种形式。
  第四,落实“科教兴农”战略。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加快农业科技体制的改革,调整和优化农业科研结构,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农业科技队伍;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立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科普教育四位一体的新教育体系,通过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恶化、环境治理成本上升等诸多挑战。持续推进节能减排已成为新时代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由“省为实体”等体制原因导致的省际电力交易壁垒,势必会对各地区的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产生显著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有效打破电力市场分割、促进地区节能减排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从理论角度出发,在对电力市场分割和节能减排绩效进行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围绕
学位
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中国经济实现了快速的增长,但是随着支撑中国经济发展要素条件的变化,传统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新的发展需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势在必行。2017年我国首次提出高质量发展,表明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在供给上实现创新驱动增长,需求上打开市场内部潜力,而科技与金融两个生产要素的有机结合在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