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物流公司的中国市场进入模式分析——以TNT公司为例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fht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试图运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战略行为论和进入模式选择的综合分析框架,分析外资物流服务企业的中国市场进入模式,并以荷兰TNT公司为例,对影响TNT当初选择合资的外部环境和入世后过渡期内TNT进入模式调整的依据做出初步探讨。希望透过现有理论的研究结果,更深层地剖析TNT决策背后的关键,以解释和预测其行为,供中国物流公司在与外资物流公司合资、合作时,作为建立和调整战略伙伴关系的参考,同时在外资伙伴的独资潮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当然,进入模式影响因素的分析也可直接供新的外资物流公司在选择中国市场进入模式时借鉴。 全文的基本内容如下: 第一章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思路和结构,并对分析的时间划分和论文的限制进行了说明。 第二章进行了市场进入模式探讨,包括企业国际化与动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战略行为论和进入模式选择的综合分析框架。透过国际化的客户带动论,回顾了外资物流公司随国外客户进入中国市场的事实;透过国际化的竞争带动论、进入模式的战略行为论和企业国际化战略,分析了竞争与战略对进入模式的影响。通过进入模式选择的综合分析框架,分析了影响进入模式的三类共九种因素。 第三章以TNT公司为例,利用PEST分析和SWOT分析,对影响TNT当初选择合资的外部环境和入世后过渡期内TNT进入模式调整的依据做出了全面分析和探讨。分析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分界线划分为两部分,将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看作是进入初期,其进入方式以合资为主要特色;中国入世后的过渡期看作是进入模式的调整准备期,出现独资倾向。 第四章总结了影响TNT决策的关键因素,并展望了TNT公司的进入模式调整。对如何在外资伙伴的独资潮中实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以及在与外资物流公司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时应考虑的因素,从市场进入模式分析的角度向中国物流企业提出了一些的建议。 研究结论:TNT公司以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并不完全是因为中国外资政策的限制,同时还取决于对风险的控制、对中国市场的理解和熟悉程度,以及公司全球战略等诸多因素。在中国外资政策放宽后,进入模式调整的关键依据在于:中国市场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的变化、经营风险的锐减和对公司Know-how进行保护、对市场需求快速反应以及整合全球资源、加强对业务运作控制的需要。
其他文献
2014年1月4G正式商用以后,4G的高速下载技术,为移动终端接入互联网实现移动互联互通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也为中小企业移动信息化应用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国内三大电信运营商
最近的天气,早晚温差大,让人防不胜防,稍不注意就会感冒咳嗽.普通感冒引起的咳嗽等到病愈后自然也就好了,但在生活中,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咳嗽迁延不愈,对生活、学习和工作都造
期刊
21世纪,电子计算机技术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飞速发展,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本文就计算机技术在医疗中的运用作出论述,主要涉及它的发展现状,以及之
最近几十年,随着经济列车的不断加速,我国进入了环境高风险时期,各种环境污染事件层出不穷。环境问题已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的“热点”话题,而被列为“罪魁祸首”的企业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社会各界重点关注和讨论的对象。企业、政府和社会团体作为环保支出的三个主体,在整个环境支出中的分布是极不均衡的,其中政府环保支出所占比重较大,而企业和社会团体的贡献率较小。企业作为盈利主体,其环保支出在带来生态效益的同时是否能带
本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论证和探讨农户小额信贷在攀西地区米易县推行所取得的绩效,总结并揭示出农户小额信贷在欠发达地区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善农村信用社农户小
本论文所研究问题的意义:发展地区经济以支柱产业作为支撑,支柱产业的形成依赖龙头企业的构建及其发展,而龙头企业的发展又要借助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渐深入
不确定性对个体的行为和决策存在重要的影响,但目前服务补救领域缺乏深入探讨补救结果不确定性对补救效果的影响的研究。本文以服务补救结果不确定性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探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而客户资源正是当前企业竞争的关键资源。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言:“衡量一个企业是否兴旺发达,只要回过头看
本文主要介绍了玉湖新城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基本方法、数据整理和成果分析。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basic method, data arrangement and result analysis of s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一般概括与案例剖析相结合的方法,对信用证欺诈的种类以及其给银行带来的风险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阐述,并针对国内银行在信用证欺诈防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