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货币交易市场与内汇市场是近代中国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当前金融市场的重要内容。这两种金融市场的形成以近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为基础,货币流通的区域性和货币的竞争性供给是近代中国货币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产生货币交易市场与内汇市场的基本要件。同时,这两方面的特点也使近代中国的货币市场相对分割,而汇兑市场为地区间的资金流动与货币兑换架起一座重要桥梁,使各地货币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货币市场的分割性。
本文从货币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出发,并运用相关货币理论,分析了近代东北货币与汇兑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基本特点。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通过考察东北各地货币市场的整合程度,探究阻碍其形成统一货币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虽然当时东北各地货币市场联系已较为密切,但由于政府信用、政权分割、中日货币竞争等因素,单一货币区终究难以形成。货币的竞争性发行是东北货币体系的重要特点,也是货币分区流通形成的重要诱因。奉票与金票的竞争在东北货币竞争中最为突出,通过运用货币搜寻理论以及铸币税理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东北货币竞争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货币发行主体的信用是决定货币竞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本国货币在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也是东北货币统一无法实现的关键因素。货币竞争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维持货币价值稳定,货币交易则是这一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东北发达的货币交易市场保证了货币竞争的有效性。
东北汇兑市场经历了汇兑中心、汇兑方式、汇兑所用货币等一系列转变,伴随这一系列转变,东北汇兑市场的规模以及运行效率都有所提升。内外汇市场相结合是东北汇兑市场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不仅增加了埠际间资金流动渠道,扩大了资金汇兑规模,还是理解东北贸易收支异质性的重要视角。内汇市场的运行效率是内汇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大连和上海两地汇兑价格关系的考察,发现两地汇兑市场已形成较高的联动性,两地汇兑市场可对汇价的波动做出快速调整。对东北汇兑市场的研究表明,虽然当时东北乃至全国的货币市场因货币分区流通和竞争性发行,呈现一定分割性,但汇兑市场的桥梁作用,以及各种汇兑方式的使用,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货币市场的融合。本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货币流通与货币制度的特点,还可加深我们对货币市场与汇兑市场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当今国际货币竞争提供了重要启示。
本文从货币体系的两个基本特点出发,并运用相关货币理论,分析了近代东北货币与汇兑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基本特点。从最优货币区理论出发,通过考察东北各地货币市场的整合程度,探究阻碍其形成统一货币区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虽然当时东北各地货币市场联系已较为密切,但由于政府信用、政权分割、中日货币竞争等因素,单一货币区终究难以形成。货币的竞争性发行是东北货币体系的重要特点,也是货币分区流通形成的重要诱因。奉票与金票的竞争在东北货币竞争中最为突出,通过运用货币搜寻理论以及铸币税理论的分析框架,考察了东北货币竞争的内在机制。研究表明,货币发行主体的信用是决定货币竞争胜负的根本因素,本国货币在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也是东北货币统一无法实现的关键因素。货币竞争的一个重要功能是维持货币价值稳定,货币交易则是这一功能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东北发达的货币交易市场保证了货币竞争的有效性。
东北汇兑市场经历了汇兑中心、汇兑方式、汇兑所用货币等一系列转变,伴随这一系列转变,东北汇兑市场的规模以及运行效率都有所提升。内外汇市场相结合是东北汇兑市场的重要特点,这一特点不仅增加了埠际间资金流动渠道,扩大了资金汇兑规模,还是理解东北贸易收支异质性的重要视角。内汇市场的运行效率是内汇市场功能发挥的重要保证,通过对大连和上海两地汇兑价格关系的考察,发现两地汇兑市场已形成较高的联动性,两地汇兑市场可对汇价的波动做出快速调整。对东北汇兑市场的研究表明,虽然当时东北乃至全国的货币市场因货币分区流通和竞争性发行,呈现一定分割性,但汇兑市场的桥梁作用,以及各种汇兑方式的使用,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货币市场的融合。本文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近代中国货币流通与货币制度的特点,还可加深我们对货币市场与汇兑市场相互作用机制的理解。同时,也为我们理解当今国际货币竞争提供了重要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