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治疗仪的功率检测控制及半导体激光对家兔皮肤伤口愈合的实验研究

来源 :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lpp110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为半导体激光治疗仪的功率检测控制和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家兔皮肤伤口实验。目的: 1.设计开发针对临床照射治疗的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解决低功率半导体激光治疗仪波长单一,输出功率不稳定而不能满足研究弱激光生物效应和临床治疗需要的问题。2.通过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家兔皮肤伤口的实验,比较相同能量剂量下不同的功率对家兔伤口愈合的影响。从而寻找适合治疗激光参数,希望为低强度半导体激光照射治疗提供一些实验数据。方法: 1.根据设计要求的功率连续可调、双波长等要求确定仪器的各项参数,硬件采用AT89S52单片机控制,设计电路图;软件运用PID算法,编写程序,烧制芯片;利用Protel软件绘制原理图,按照图纸在面包板上搭建电路,初步实现所要求功能;绘制设计PCB电路板,按图纸制作电路板;购买元器件,印刷电路板,依照图纸焊接元器件。2.利用低强度半导体激光器进行生物效应实验,实验选用21只家兔,建立手术伤口模型,将伤口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5mW照射组和10mW照射组,对半导体激光器的激光二极管采用激光扩束技术,使光斑达到实验要求的大小,运用生物统计学和光学显微术对结果进行临床和形态学评价。结果:1.仪器可输出波长为532nm的绿光和波长为650nm的红光,输出功率分别为1~16mW和1~50mW,且连续可调,功率精确到0.1mW。2.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在建立动物模型后5d、9d和13d后,分别测量伤口的面积愈合的百分数和做组织的病理切片观察。5mW激光照射组与模型组相比,伤口愈合速度更快(P﹤0.05);10mW激光照射组与模型组相比,伤口愈合速度更快(P﹤0.05);而5mW和10mW两照射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1.本课题所研制的半导体激光器运用工程学中常用的PID自动控制算法,采用闭环控制系统对该仪器输出功率实时检测和自动控制。激光准直光源均采用点状光斑,功率调节方便且读数准确精确,使用非常方便。能很好地满足研究弱激光的生物效应和临床治疗的需要。2.650nm半导体激光在剂量1 J /cm2时5mW和10mW均对家兔皮肤伤口的愈合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取决于激光的波长和照射剂量,与照射光强没有依赖关系。这种生物效应是否成抛物线型,即照射次数有阈值,效应不随次数增加无限增大,有一极大值,达极大值后,再增加照射次数,刺激作用反而减弱,甚至变成抵制作用。有待于实验的进一步证明。
其他文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第四大死因,其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增长趋势。该病的特征为气道和全身的炎症反应、不可逆的气流受限及病情的持续进展或反复急性发作。对其病理
本文以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为研究对象,利用UML,对系统的实现进行了需求和问题领域分析,建立了静态、动态行为模型、对象类图及物理实现构件图,对UML的建模机制作了系统的概述,
铁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缺铁性贫血是一种高发疾病,因此,目前大多数人对铁的补充较为重视。然而,最新研究显示,机体铁过载与一些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神经退行性疾病、糖尿病等。
针对桥梁健康监测系统的长期在线采集和高效率数据分析处理的特点,研究在桥梁关键构件中预埋或粘贴大量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构建一个准分布式光纤传感网络。系统采用了高性能双
移动智能设备正迅速成为地图服务的增值平台,基于Android系统平台的移动地图服务技术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由此设计基于OpenGL ES的三维地图可视化客户端系统。通过调用Android百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6月15日(北京时间)报道,最近,美国斯坦福和南加州大学工程师开发出一种设计碳纳米管线路的新方法,首次能生产出一种以碳纳米管为基础的全晶片数字电路。碳纳米
近年来,随着电力企业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电力系统中的配电网安全生产管理当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对发展现代化电网建设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GIS的配电网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建设问题进行讨论,结合实际经验探索如何更好的发挥和应用GIS的重要作用。
经营理念 我们日常不管干什么只有知道为什么才能够彻底把事情干好。“为什么”是做事的动机,企业经营也然。我们在让客户买我们的东西以前,必须知道他们的真正需求,甚至作到比
由于在Web数据库中存在着海量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隐藏在具有特定查询能力的查询接口后,从而为了解Web数据库的分布、更新等内容特征带来的困难,最终阻碍了Deep Web数据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