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史之内外史问题研究——试论“内外史”之分的消解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qund7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史与外史问题是科学编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是科学编史学的重要理论组成部分,科学史的发展经历了从内史研究传统到外史研究传统的转向,之后又转向了内外史相结合的编史学传统,目前科学史领域的学者大多坚持以内史为主的内外史相结合的科学编史学纲领。   每一种科学观内在地确定了一种相应的科学史观和科学编史学纲领,对于不同编史学传统的坚持从根本上说基于对科学的不同理解,因而内外史问题与科学哲学密切相关,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科学哲学与科学史之间的关系。大多数学者对于内外史问题不置一词,这并非说明该问题不重要,而是因为他们将对该问题的理解内在于其科学哲学思想之中了,即便不讨论内外史问题的科学史家也必然在心中选择了一种自己认可的编史学传统,而其选择则出于其对“科学”的理解。在后现代思潮的影响下,哲学、艺术、经济学等人文学科乃至自然科学的定义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大科学”的概念产生,使人们对“科学”的理解必然不同以往,在这种环境下,科学该如何编史,之前的编史传统是否依然适应于实际则成为不可避免要加以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对科学编史学中内外史问题加以考察、分析和研究,通过分析“内外史”划分问题的由来、演变,其背后的基础即传统的科学观,这一划分的缺陷等,继而探讨对于“科学”的理解,提出本文的理论中心,即“科学是什么”以及“科学史应当包含何种内容”。本文并非对这两个问题的解答,而是以之为线索分析科学的“内外史”划分问题的症结所在,即内外史划分的根源就在于传统上对科学的理解,如果对传统科学观进行有力批判,那么内外史的划分是否依然成立?本文将结合当前国内外有些学者提出的消解内外史划分的第四种对内外史问题的理解,发掘其合理性及其由此而产生的问题和面对的诘难,最终提出新的启发性思考,即科学究竟应当如何编史,以期引起学者对于探索一种超越内外史划分研究传统的综合史的重视。   本文的写作意义在于对旧问题的新思考,重新审视内外史问题,以期引起相关研究者的重视,对于内外史划分问题以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再思考,由此将促成科学史以及科学编史学的新发展。文章的写作将主要采取举例讨论、比较分析等方法。通过比较内史论、外史论以及内外史相结合的编史学传统之间的差异和优劣提出其本质的一致性,引出对于科学观的分析和理解,并阐述划分内外史之下的科学史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通过语境论科学编史学传统的例证对消解内外史划分的编史学纲领的可能性加以讨论,论证新的综合性科学史的可能性。
其他文献
本文以嵇康的名教思想为研究主题,着重强调名教的社会价值与规范意义,以及其与“辨名析理”思维方式的关系。前人研究普遍认为嵇康并不是一个极端礼教反叛者,但其理论内部存
摘 要:传统小学英语课堂依然存在着教师输入多与学生输出少、教学统一化与学习个性化、教学目标多维性与教学方式单一性、知识的机械学习与能力的综合运用等突出矛盾问题。微课以视频教学为载体,拓展了教学空间,并以其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优势辅助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学实践中,微课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辅助性分别体现在“微”“课”“程”三个方面。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微课;辅助  英语是一门工具性学科
在“双创”的背景之下,新兴业态不断涌现却乱象频现。新兴业态如何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也许“职业化”是解决这一困境的出路,而职业化的核心就是职业自治。  本文聚焦工程职业
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逐渐形成与变化。当人们将视角从具体的物上转移到各种社会关系上的时候,对社会发展的规律开始了新的探索。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传统的真理观是一种符合论的真理观,即主张真理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实在相符合,这种真理观一直存在于自古希腊以来的自然科学当中,在不同的时期这种真理观的表现又有所不同,在古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期刊
石經規範漢代文字的具體措施包括高頻字、常用字寫法一致,筆劃繁多、結構複雜的字寫法一致,高頻部件寫法一致以及隸變難度較大、隸變過程相對緩慢的部件寫法一致等.刊石者不
小麦纹枯病在小麦播种后即可侵染,土壤中的菌丝和菌核是小麦纹枯病主要的侵染来源.小麦发芽时若受到病菌侵染,就会使小麦芽鞘变褐,最后腐烂枯死.小麦拔节前期呈典型的黄褐色
期刊
人作为这个世界的万物之灵,其超越万物的自身标志就是它的精神.只有精神才能使人的生命展现变成有目的的创造性的生活.而现代人的精神建构离不开教育,因为精神建构是教育的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