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龙竹的胚胎学及离体器官的脱分化研究

来源 :西南林学院 西南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aym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巨龙竹(Dendrocalamussinicus)是禾本科(Bambusoideae)竹亚科(Bambusoideae)牡竹属(Dendrocalamus)是世界上秆形最大的工业用材竹种,其秆高可达30m,直径20-30cm,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由于巨龙竹结实率低,在实际很难采到种子,因此采用传统的育苗法,育苗的成活率极低,发笋率也低,其分布区狭窄,种源稀少无法满足种苗的需求。本研究针对此种现状,对巨龙竹的胚胎发育过程进行研究,探讨巨龙竹结实率低的原因,并采用组织培养手段,对不同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诱导,为以后的遗传育种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胚胎发育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巨龙竹的雄蕊发育正常。从雄蕊原基开始形成到发育到成熟的花药,无论是纤维层还是绒毡层,均未见发育、结构异常,花药壁的结构发育是正常的。从孢原细胞的产生到花粉粒的形成,在各个发育阶段,也均未见到任何结构出现发育异常。花药成熟以后花粉散落出来,并且可以正常萌发,萌发速度快,萌发率也较高,30min后萌发率可达92.2%。 (2)巨龙竹的雌蕊发育正常。从雌蕊原基产生及生长,子房的生长,花柱的伸长。双层珠被的形成,倒生胚珠的产生,均发育正常。孢原细胞的形成,大孢子母细胞以及四分体的产生,到形成完整的胚囊结均,未见结构发育异常。巨龙竹的胚囊具有完整的结构,卵细胞、助细胞、中央细胞以及反足细胞的结构均正常。 (3)巨龙竹为雌雄异熟,授粉方式为异花授粉,大部分小穗同步开花。巨龙竹的受精正常,并且可以产生正常的胚、胚乳以及种子。在巨龙竹的子房中产生了正常的胚和胚乳。以后胚发育成正常的种子。因此可以认为,在巨龙竹的受精阶段并未出现发育异常。可见巨龙竹的结实率低亦并不由于巨龙竹的受精出现异常造成的。从卵细胞受精到发育成正常的种子,未见任何发育异常。 通过对巨龙竹的不同材料进行愈伤组织诱导,认为: (1)在种胚、小穗和茎节诱导愈伤组织难易程度上,.由于种胚具有胚性组织,小穗具有发达的居间分生组织和胚性细胞,因此种胚和小穗较茎节更容易诱导愈伤组织,而种胚较小穗则更易一些,主要是由于小穗消毒不易。往往容易遭受到药害或者是被污染导致死亡。而成年竹诱导愈伤组织不容易主要是因为成年的竹节已经成熟,脱分化比较困难。种胚与小穗诱导的愈伤组织颜色是鲜嫩乳白色的,而竹节诱导的愈伤组织颜色发黄,易褐化死亡。种胚最佳的培养基为:MS+2,4一D3.O+KTl.O+蔗糖25。而小穗的最佳的培养基为:MS+2,4一D2.0+KT0.5+蔗糖25。 (2)巨龙竹成年竹的愈伤组织诱导比较困难。其试管引入、侧芽的萌发、愈伤组织的诱导的成功与否与外植体的采集部位、采集时间等相关。6月份之前实验效果不好,芽的萌发与愈伤组织的诱导均比较困难。
其他文献
海洋中微小的真核浮游生物是构成海洋微型食物链和生物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洋生态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本论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我国南沙群岛和厦门港附近的微型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数字电视的作用已远远超出原先设想的高清晰图像、高质量音响的范畴,数字电视还能够支持实现家庭信息化、宽频互联网等功能。我国政府已经把广
摘要: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潜能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以扎实的知识基础去促进思维的发展,同时还要不断创设创新教学的环境和氛围,实施开放型教学,把学生逐渐引向社会,以丰富他们的知识,扩展他们的视野,才能开发出他们的创新潜能。  关键词:创新潜能;师生关系;创新氛围;教学模式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永恒主题,“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只有创新科学才有进步,技术才能得以发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物与物,人与物的全面互联,其中信息传感设备与人的交互需要对人的行为活动进行感知,即行为的检测或识别。目前使用广泛的有基于视觉或者穿戴式传感器的方法,这些
近年来,3S技术飞速发展,空间数据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空间数据的数量剧增和日益细化的数据生产及应用的行业分工,需要在不同的数据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建立合理的互操作机制。同时
人体目标的视觉跟踪在视觉监控和人机交互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是当前的热点方向之一。为了建立一个鲁棒的跟踪系统,一些研究者致力于在贝叶斯跟踪方法中引入多线索融合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能够获得高尺寸分辨率图像,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出现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这种新型雷达体制使雷达由原来的距离向一维高分辨扩展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语音识别技术取得了巨大进展,特别是1984年Petajan开拓性的将视觉信息引入语音识别研究后,听觉视觉双模态语音识别(Audio-visual bimodal Speech Recognition,A
本研究希望通过将实验室、器材、试剂等实验元素三维虚拟化,使学习者在虚拟的实验环境中能“身临其境”地操纵虚拟仪器和其他实验器具来完成实验。同时,摆脱传统实验的种种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