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chen198809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动是人类创造社会文明的根本,劳动力则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者。自由化的劳动力流动,表现了社会高度发达的市场需求,但更为重要的则是突出了现代社会对劳动力本身的解放。只有在劳动力彻底解放后的社会形态中,人的本质性劳动才能得以凸显。无论是农业社会、工业社会还是信息社会,劳动力技能(技艺)一直存在且不断演变,推动着人类社会生产生活发展进步。进入信息化社会,劳动力流动愈发增强,劳动力标准不断更新,对劳动力规格全面化与多样性的渴求,促使教育研究和劳动力研究的不断融合。国外对劳动力素养的关注,始于劳动力在全球化、现代化社会经济发展中面临知识储备有限、职业技能薄弱、社会适应力下降、心理异化等诸多现代性难题。为此,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欧盟(EU)、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等国际性组织,以及美国、英国、俄罗斯等发达国家优先从21世纪劳动力的多项生存技能出发,逐步提出劳动力素养。纵观人类社会形态演化,在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流动趋势,已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现实。在21世纪的全球社会,劳动力流动成为劳动力市场常见的综合现象。人的流动无处不在,与以往社会截然不同,流动在每个人的生产生活中不可避免。作为劳动力自身在空间位置、职业领域、社会阶层的流动,其本质体现为:在现代社会中,人在流动的现代性中主动或被动“漂移”,不断寻求主体性存在的过程。现代性的流动,牵动着人的流动,流动性已经或者将成为现代社会乃至后现代社会中人的一种隐性特质。劳动力流动不仅仅是一种经济现象或社会现象,更是一种教育现象。流动的劳动力,需要流动的教育予以支持。在流动的教育现象中探究当今时代教育应然的存在样态,经由劳动力在不同地域、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等历时性与共时性流变中,可能得知教育的真正价值与功能。以流动场域为基点,在特定的时空境遇中,追寻农村青少年的主体存在、社会互动、自由发展以及幸福生活为价值意蕴。流动本身就是一种教育,但是农村教育往往没有为青少年流动进行劳动力素养培育。农村青少年流动本身蕴含着教育因子,劳动力素养培育可以发挥教育系统的重要价值,流动的常态化是培育劳动力素养的动态场域。农村青少年流动对流动性的教育诉求,拓宽了教育存在的时空境遇。跨域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规定性场所中的固定时空教育,来探究农村青少年在社会流动中所接受的一切教育现象。目前农村教育仍以传统固化模式传授陈旧过时的知识、技能,无法让青少年自由自主地在流动的城乡界限中寻找适应时代的劳动力素养。流动的多维窘境以及发自内心的学习需求,农村青少年在流动中会生发对职业素养、社会公民素养、信息技术素养等劳动力素养的强烈欲求。在流动时代中,搭建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的教育系统,既是教育学天然之“育人”使命关涉劳动力素养的学科之问,亦是农村青少年成功从学习者转化为劳动力角色、融入城市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现实之求。绪论部分,指出了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问题的存在缘由。信息化时代为劳动力素养培育提供机遇,而城乡流动场域已成为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的现实空间,在此基础上,农村青少年会不由得自我发问其个体性窘境,审视农村教育系统性功能则成为必要。梳理国内外有关农村青少年成长发展、农村劳动力流动、教育与劳动力流动、教育与劳动力素养等文献资料,发现国内对劳动力素养关注不足,以及对素养本身存在误解。因此,引发本研究从教育学原始出发点来探讨农村地区青少年劳动力素养的培育。第一章从基本概念、历史发展及学科立场进行本体探寻。从素养与素质、能力、技能,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流动、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教育等概念阐述,厘定研究的概念体系。挖掘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三类社会形态中劳动力素养的特征及相应劳动力素养培育中教育的角色与作用。确立劳动力素养培育的学科立场是教育学的学科诉求与现实呼唤,因此,要扎根素养培育的实践立场、坚守素养主体的人本立场、秉持流动场域的社会立场。第二章从前提假设、立论之基、基本语境、价值意蕴来搭建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理论架构。劳动是农村青少年“成人”的根基,劳动力素养培育是农村青少年走向“成才”的关键,而青少年时期正是劳动力素养培育的关键时期。以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劳动力再生产理论、资本转化理论、社会流动理论、可行能力理论,作为分析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的立论之基。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必须放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流动场域及现代化追求之中加以审视,凸显农村青少年主体存在、社会互动、自由发展、幸福生活的价值意涵。第三章分析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的内在机理。农村青少年是一个整体系统的人,在城乡流动场域中,呈现“多面向”特征,只有在这种流动的语境中方可实现素养培育的全方位价值。通过历史溯源及现实审查,将农村青少年流动过程中所需培育的劳动力素养分为:职业素养、社会公民素养、跨文化素养、信息技术素养、心理健康素养五个维度,它们并不是单一孤立存在,而是互相作用、融会贯通的整合体,并呈现可育性、情境性、实践性、具身性、生成性的特点。多维劳动力素养受制于流动场域中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文化因素、信息技术因素及家庭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从教育发展观、教育目标、教育系统活动、教育制度以及自我教育模式来构建相应的教育条件以确保劳动力素养培育的实现。第四章以西部农村地区青少年为田野考察对象,分析目前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的现实难题。依据为什么培育——培育什么人——培育什么内容——在哪儿培育——怎样培育的基本分析框架,从培育目的——培育对象——培育维度——培育空间——培育模式五个方面进行考察,发现存在五种互相对立的现实难题:工具性与人本性、受动性与能动性、单极化与多元性、封闭性与融通性、静态化与动态化。农村青少年“过早入市”、职业低端功利化、个体有限性、关系性约束、职场亚文化、重知识轻素养、社会结构化、培训方式单一、终身学习动力不足等诸多困窘,昭示农村青少年无法很好地融入现代化的城乡流动场域,也难以自由自主选择职业,更无暇顾及个体发展及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第五章探讨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的行动策略。首先,明确劳动力素养培育行动的基本因子为农村青少年、流动、劳动力素养、教育、农村,以生存关怀、生活质量及生命自觉为培育的价值取向。从农村青少年的素养认知模式、选择行为、生成动力、学习模式、主体自主以实现青少年个体发展。审视农村教育本体功能,优化劳动力素养培育系统工程,融合入多元教育主体,重塑流动常态中的劳动力素养时空境遇,提升劳动力素养培育的再生产功能,更新信息时代劳动力素养培育体系等进行教育系统化变革,最终培育农村青少年流动场域的多维劳动力素养。结语对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进行哲学层面诘问。将自由与幸福作为农村青少年劳动力素养培育的未来指引,希冀培育农村青少年在流动的现实生存态中获取可以实现自主自由的主体能力,从而创造自由与幸福的可能生活。教育应成为关怀流动场域农村青少年自由与幸福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兼顾反思教育自身发挥功能的时空局限。在不确定的流动与不确定的素养中,赋予教育学以构建流动时代素养教育观的想象力,是教育关涉劳动力素养的未来期盼。
其他文献
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是冰雪产业,冰雪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推动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当下,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依然存在种种问题,包括游客市场拓展不充分、质量不理想、缺乏丰富的开发经验、产品价格过高等等。为了对黑龙江省冰雪产业发展进行改进,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其进行科学的调整和规划,对基础设施建设引起重视,进一步强化产业综合服务水平、培育冰雪文化、推出冰雪产业品牌,推动冰雪经济迅速发展。
期刊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浮现出了“智能换人”的局面,它正在以不同的方式、在不同的层次上取代了人力和智力两方面的工作,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上次在网络上引起如此大范围的“恐慌”、以至于让人害怕自己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还要追溯到2016年,当时谷歌Deep Mind公司研发了Alpha Go,并以人工智能的身份打败了李世石、柯洁等顶级围棋旗手。7年后,这类担忧再次涌现,只不过理由发生
学位
拍卖起源于公元前500年的古巴比伦,是一项传统且生机勃勃的行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线下拍卖逐渐被电子拍卖所取代。电子拍卖虽然有着突破空间、时间和物理限制等特点,但是同样存在恶意第三方平台,抵赖或是共谋等恶意拍卖行为。区块链拥有去中心化、匿名性和可追溯等特点,可以用来解决电子拍卖在第三方、共谋和抵赖等方面的问题,使电子拍卖得到改进。但现有的基于区块链的电子拍卖方案,只能满足匿名、可验证和去中心
学位
叙事作为最古老、最行之有效的文化传递方式,对民族记忆的延续和社会历史的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从叙事的历史演进来看,每个时代都有彰显其特色的叙事风格、叙事载体。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是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叙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之一,是洗涤心灵、育人诲人的重要途径,更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性和社会历史性。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
学位
通信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5G通信对射频电路系统的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频段相较于4G频段更宽,而功率放大器作为射频系统中最重要的模块之一,需要在更宽的带宽内实现高效率和高增益的性能目标。本文在介绍滤波功率放大器、超宽带功率放大器和宽带Doherty功率放大器三个研究方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三款性能优于同类型研究成果的功率放大器,同时开发了一个射频电路自动测试平台,方便和简化了射频电路的测试
学位
空间引力波探测将为人类探索宇宙打开中低频段(0.1 m Hz~1 Hz)引力波观测的新窗口,这个频段的引力波事件被认为具有更重要的天文学、宇宙学以及物理学意义。其典型的波源包括超大和中等质量黑洞双星的并合、极端和中等质量比黑洞双星的绕转、银河系内数以百万计的致密双星系统以及随机引力波背景等,为研究宇宙起源与演化、黑洞形成与结构、引力和时空本质、暗能量和暗物质属性等提供了全新的方法和手段。21世纪以
期刊
物理教师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利用数字技术拓展物理课堂,培育学生的数字素养,学会用数据表达,适应当代社会生活学习新的需求。
期刊
在推动就业优先战略和数字经济飞速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厘清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已成为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教育层次和教育形式两个维度界定教育类别的内涵,研究了教育类别视角下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效应及影响机制。理论分析方面,基于“岗位替代效应”、“岗位创造效应”和“生产率效应”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效应,从教育类别视角分析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劳动收入的影响调
学位
数字素养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指标,提升教师数字素养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实需要。教师数字素养主要涉及数字化观念、数字知识与技能、数字化教学、专业发展、数字伦理与责任等五方面内容。基于中小学校实际提出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校本路径:一是促进区校优质数字资源的整合与共建共享,建设学校数字化学习资源体系;二是开发具身式教师数字化研修课程,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三是建立教师数字素养测评模型和评
期刊
教师数字素养的锻铸是数字技术与教育领域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需求,是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变革的关键所在,如何有效促进教师数字素养的提升,已成为步入智慧教育生态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全新挑战。作者提出,以促进教师数字技术优化、创新与变革为目标,基于研修愿景需求,依托课题研究进而在教学实践中变现应用,因循此路径而实现的研修共同体构建,不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师数字素养锻铸方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