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也是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从2002年到2012年的近10年来,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综合成本水平和产业发展水平均发生了显著变化,本文通过分析长三角11个典型城市综合成本水平变动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为政府和企业正确处理综合成本变动,采取合适的措施促进产业升级提供理论借鉴。本文首先简要对产业升级和综合成本进行了定义,本文认为产业升级应该是从全球价值链视角定义的产业升级,指的是一国或地区的各产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附加值环节或链条攀越的过程。而综合成本应是是一个地区的典型企业在进行生产运作时所面临的,包括要素成本、以及非要素成本在内的所有成本。本文认为,城市综合成本上涨会使得地区内的低附加值产业移出,高附加值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使得产业发展水平得到一定提升,而产业发展水平提升带来的城市软环境的改善会使得高附加值产业进一步集聚,使得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然后本文选取了长三角地区的11个具有典型性的城市,即上海、南京、无锡、苏州、常州、南通、扬州、杭州、宁波、嘉兴、湖州,对其2002—2012年的产业发展指数、构成综合成本的各子成本、综合成本指数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比较结果发现近十年来,本文选取的样本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均有较显著的提升,而综合成本水平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随后,本文采用选取的11个城市2002—2012年的产业发展指数、综合成本指数、以及实际人均固定资产投资额建立面板模型,实证检验的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综合成本水平的上涨对产业升级有着正向的作用。这种作用在长三角的核心城市与中心城市更为显著。本文最后基于实证结果得出结论,综合成本上涨对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产业升级有着正向的作用。并由此提出建议:政府应该减少对综合成本的行政干预,而应采取改善城市软环境,加强区域协调合作来促进产业升级;企业应该实行“脑体分离”,充分利用各城市的优势,实现企业利益与城市发展的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