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隐喻现象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oafraidwh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绘画的视觉功能角度出发,研究中国古代绘画最具特色的意义表达方式——隐喻。致力于从纷繁复杂的中国古代美术史史实中辨析出绘画隐喻现象,并梳理绘画隐喻在中国绘画历史上的发展变化历程。   导论部分主要是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综述的基础上阐明本文的选题来源及其意义。指出隐喻是绘画履行特定社会功能的必要手段,是中国古代绘画最具特色的意义表达方式,期望通过对中国古代绘画中的隐喻现象的辨析和梳理,从功能的角度探析中国古代绘画作品的意义关联方式以及中国古代绘画独特的发展历程。   正文分为上下两篇,共八章。   上篇:绘画隐喻的界定及其基本问题,主要致力于从纷繁复杂的绘画历史中梳理出绘画隐喻现象,并对绘画隐喻的基本问题作简要探讨。上篇包括三章:第一章,绘画中隐喻现象的界定,主要是从传统修辞学与现代文化学、语言学、哲学对于隐喻概念的不同界定出发,参照绘画语言的独特性,对绘画中的隐喻现象做出准确界定,并辨析绘画中的隐喻与意象、隐喻与表现这两对极容易混淆的概念范畴,最后指出了绘画隐喻在绘画历史中的两种呈现形式——固定隐喻与语境隐喻;第二章,绘画隐喻的适用语境与修辞手法,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其一是绘画隐喻的适用语境问题,分析在具体语境下中国文化所赋予绘画的诸多功能之中,哪些功能的履行需要绘画采用隐喻手法;其二,绘画隐喻的修辞手法,讨论绘画隐喻的具体实现手法;第三章,隐喻性绘画的创作与理解,主要从绘画创作与理解两个角度探析隐喻性绘画中隐喻意义的生成和理解路径问题。   下篇:中国古代绘画中隐喻现象的发展历程,主要是从绘画的视觉功能角度梳理绘画隐喻在中国绘画史上的发展变化过程,在时间上从原始社会时期直到清末。下篇分为五章:第一章讨论原始社会时期绘画中的隐喻问题,以岩画和彩陶绘画为范本,从相关研究可以发现原始社会时期的绘画中有许多符合我们所界定的绘画隐喻的现象,但由于原始时期人们思维的特点,这个时期的绘画隐喻与其后人们有意识使用的绘画隐喻有较大的差别。第二章讨论夏商周至到隋唐时期的绘画隐喻,夏商周至到隋唐是人们有意识使用绘画隐喻的初期,其中,夏商周时期人们主要是依据政治统治需要和日常生活习惯赋予绘画要素以特定的隐喻意义,而秦汉至隋唐时期则开始尝试通过隐喻手法让绘画承担多项功能。从五代至明代中叶是中国绘画史上绘画隐喻的一个全盛时期,这个时期不仅系统的建构了绘画隐喻理论,而且在具体语境下,绘画通过隐喻手法承担社会功能的现象开始呈现出常态化、惯例化的特点,本文的第三章就是主要梳理五代至明代中叶这个时期的绘画隐喻理论建构,第四章梳理五代至明代中叶绘画隐喻使用的常态化现象。第五章讨论明代中晚期至到清末时期的绘画隐喻,经过了前面的全盛,绘画隐喻的使用在这个时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特点,其中,用于辅助政治统治、宣传伦理教化的绘画隐喻有所衰落,而用于交流及抒情的绘画隐喻呈现出个性化的特点,用于祈求福祗的绘画隐喻则在民间得到了广泛普及。   最后,概括全文,对中国绘画史上绘画隐喻现象的发展特点做出归纳,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中国绘画史上绘画隐喻现象的发展呈现出“两峰夹一谷”的态势,其独特性在于后面一个高峰的出现,即五代两宋以来,在宗教绘画衰落以后,中国绘画史上却迎来了一个广泛使用绘画隐喻的时期,如果说原始社会时期绘画广泛采用隐喻手法是无意识行为,是缺乏必要的表意符号使然,那么五代以后绘画中隐喻手法的广泛使用则是文化作用的结果,具体的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以下特点促使了绘画隐喻在五代以来的再次兴盛:一,五代以后文人知识分子大量介入绘画使得绘画承担的社会功能发生变化;二,中国文化中的言-象-意思维模式;三,中国诗歌中的比兴传统;四,五代以后诗画结合的画面形式。
其他文献
周大新作为“文学豫军”里的佼佼者,其作品数量甚丰,质量参差不齐。从最初的军旅题材转型到乡土文学的创作后,周大新的创作基本上都是围绕着他的故乡--南阳盆地而展开。本篇论文
黎川油画行业发展已经有20多年,从业人员有三千余人,目前主要分布在深圳、门、莆田等地,绝大部分人员直接从事油画生产、销售,且擅长的题材、画种齐,人力资源丰富。郗力波作
初春四月,正当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飞涨、国内市场石油价格上调之际,几家全国性媒体的记者来到中国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大庆油田采访。几天后,相关报道陆续发表:《大庆油田技
罗凡是一位非常安静的绘画工作者,大隐于市,很少参与艺术圈的各类活动,给人的感觉总是低调、内敛、不善言辞。对于绘画他一点也不着急,像是在做某种实验,始终在工作室里不断
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厨卫间的使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住宅工程中,厨卫间渗漏是通病,特别是穿过楼层中的下水管道处渗漏严重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住户的生活
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然而很多教师的课堂却依旧是无奈。为师者,应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起一方教育的蓝天;领导者,应该着眼于打造素质优良、协力合作的教师团队;切实改变“教”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