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先秦名辩学史上,除了名家和墨家,在名学研究方面成就卓著的还包括荀子。由于荀子生活于战国末期,其他诸子的名辩思想学说均已出现,这使得他能够继承诸子思想之长,进行综合创新。荀子系统全面地阐述了名的五个基本向度,即名的定义、形成名的认识过程、名的分类、名的功用,以及制名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此外,他还深刻地论述了“名”、“辞”、“辩说”的内在关联。荀子对名的研究,尤其是他关于“共名”和“别名”的讨论,“制名之枢要”的分析,使他的名学思想和先秦其他诸子相比而呈现出更加辉煌的一面,把先秦诸子的名学研究推向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除了正面阐释有关名的理论外,荀子还结合名辩思潮的现实,从理论上概括总结了名辩实践中的有关名的谬误问题。荀子对“用名以乱名”、“用实以乱名”、“用名以乱实”的剖析,固然有其不足之处,但就整体而论,这些论述标志着中国先秦时期的谬误研究水平趋至一个新的高度,并显示出中国古代谬误研究的一个显著特点:密切联系语言和思维实际研究谬误问题。 荀子在名的研究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和他对其他诸子论名成果的批判性继承密不可分。他的论名既有对其他诸子名辩思想继承的一面,又具有明显的个性和差异。 近现代以来的荀子名学研究,就整体而言有两种主要视角:基于西方传统逻辑视角的研究以及基于符号学视角的研究。这两种不同的研究路途,为今人透视荀子名论,分析和把握荀子名学的特性起了积极的助推作用。荀子论名的理论果实,诞生于先秦文化的历史背景中,其所论之“名”,既具有概念的属性,也具有符号(语词)的特点,概念和语词这两个维度统一于荀子乃至整个先秦诸子所论之“名”中。历史分析和文化诠释是我们全面把握和理解荀子所论之“名”的合适选择。在一定意义上,荀子所论之“名”具有符号(语词)和概念的含义,但又不仅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