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洞庭湖野生经济蚌类遗传聚类分析及RAPD特异标记的筛选

来源 :湖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zzzbjzb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湖泊、河流等内陆水域污染程度加剧、蚌类栖息地的人为干预和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淡水蚌类的种质资源造成破坏,一些经济蚌类的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甚至濒临灭绝,尤其是育珠蚌种质资源退化严重,严重制约了淡水育珠产业的发展。因此,为了进一步了解不同种类的野生经济蚌的遗传多样性现状,从分子遗传学角度对洞庭湖区野生经济蚌类资源进行评估,本研究采用RAPD技术对南洞庭湖9属15种共61个野生经济蚌类的遗传聚类关系进行了分析,找出了种属间特异RAPD标记引物和特异标记条带,并对蚌的不同组织基因组DNA提取效果进行了比较。具体实验结果如下: 1.采用改良CTAB法提取蚌的性腺、斧足、外套膜、闭壳肌、鳃、肝脏六个主要组织器官的基因组DNA,发现性腺的提取效果最好,提取过程中研磨容易,水浴消化时间短,DNA电泳带型最清晰;斧足的提取效果次之,只是在提取过程中,斧足研磨难度比较大,水浴消化时间较长;提取效果最不理想的是外套膜,DNA带型不明亮,且有拖尾现象。总的来讲,采用改良CTAB法能够提取淡水蚌类不同组织的基因组DNA,且所提取的DNA能够满足实验ALFP和RAPD的实验要求。 2.经重复筛选,从60条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1条能够扩增出清晰、稳定且重复性好的RAPD指纹条带的有效引物,占被测引物的18.2%;整个RAPD-PCR共扩增出1775条清晰、稳定且重复性好的DNA指纹条带,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43.5条带,扩增出带的片段分布在约50-1.5kb处,这些条带构成了南洞庭湖9属15种淡水双壳贝类的分子指纹图谱,充分揭示了种间和种内的遗传差异。 3.通过对扩增的结果进行分析,找到了种属间的RAPD特异标记引物11条,RAPD特异标记带15条,分布在蚶形无齿蚌、鱼尾楔蚌、射线裂嵴蚌、尖锄蚌、扭蚌、巨首楔蚌、背瘤丽蚌、环带丽蚌、短褶矛蚌共9个种间,这些特异带可以作为鉴定这些蚌类的分子分类依据。 4.用UPGMA方法,建立了南洞庭湖9属15种野生经济蚌类之间的聚类系统树。通过聚类分析表明,属间的遗传关系中,裂嵴蚌属和尖脊蚌属之间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4857,丽蚌属与其他属间的遗传关系最远,遗传距离为0.7292;为同属种间关系中,楔蚌属的圆头楔蚌和巨首楔蚌之间的遗传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3333;丽蚌属的
其他文献
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猪油、鱼油和磷脂,制成5种配合饲料,并用新鲜缢蛏作为配合饲料的对照.经过7个月的饲养实验,系统研究了不同脂类营养对中华绒螯蟹亲本培育、生
本文阐述了形态测量学中一类重要的研究方法——轮廓形态测量法的基本概念和发展,总结了轮廓形态测量法在生物分类学研究中的应用,将轮廓形态测量法与另一类重要的形态测量学方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珠大国,目前珍珠总产量高达1800多吨,占世界珍珠总产量的90%以上。在这1800多吨的总产量中,淡水珍珠占98%以上,其中90%以上是由三角帆蚌育出的。目前我国养殖的三角
以杂交稻五优308为试验材料,研究壮秧剂施用量对杂交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壮秧剂可显著改善晚稻分蘖进程,分蘖早发快长,显著提高分蘖成穗率;优化群体整齐度
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出时滞系统的时滞独立稳定充分条件方程式,并给出了定理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几个判定线性时滞系统独立稳定的简单判据.还讨论了时滞系统的指数
由于近20多年来,海洋捕捞力量超速增长,东海主要经济鱼类资源状况总体已严重衰退,但近年来资源监测和捕捞资料显示,刺鲳这种过去只有少量兼捕的非传统捕捞对象的渔获数量上升趋势
运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研究了文蛤粘液细胞的类型、分布及组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文蛤粘液细胞主要分为四种类型:Ⅰ型:ABPAS(pH2.5)染色呈红色,AB阴
江苏文蛤(Meretrix meretrix)属于较为独特的地理种群,为研究江苏文蛤生长特点及繁殖特性,于一年时间内在江苏海域的东凌、新港、吕四、大丰等采样点,定期取样,测量各采样时期的
本文以我国重要的增养殖贝类—魁蚶为研究对象,评价了魁蚶对筒柱藻的滤食效应,分析了其对饵料生物的滤食能力、功能反应类型及滤藻效应特征;探究了青岛灵山湾海水增养殖区内养
利用PCR-RFLP技术,分别对中国大陆不同地区的绒螯蟹和1个俄罗斯地区的绒螯蟹的线粒体12S-16S rDNA、D-loop控制区和细胞色素酶亚基Ⅰ(COI)进行了多态性分析。对绒螯蟹的分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