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统一描述方法与模型设计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2459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全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近期涉险事故和较大事故时有发生,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必须大力防范化解冲击安全底线的突出问题。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基于“互联网+安全生产”提高信息化监管实效,对各生产环节进行全过程管理和监控,实现实时风险监测预警提供了基础。煤矿安全生产是矿山安全监管监察的重点领域,如何高效开展煤矿安全监管工作是当前政府监管监察部门关注的重点。在建立的煤矿监管监察执法流程基础上,针对执法流程中数据缺乏规范性的问题,提出了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统一描述方法。该方法包括监管监察信息的分类编码标识、煤矿监管监察统一描述方法及信息模型设计。煤矿监管监察信息分类包括了煤矿监管监察执法类目设置的执法分类的基本原则、主分类表类目设置、以及复分类表的类目设置,建立了煤矿监管监察执法基础数据集分类与编码的执法基础分类。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编码标识具体过程通过研究确定了基础数据集编码、基础编码基本原则,建立了管理层次的数据元分类编码。煤矿监管监察信息统一描述方法的元数据总体模型包括:执法元数据、数据元与其他数据概念的关系、数据模式设计以及通用模式的数据库。执法元数据构建了执法核心元数据、执法数据元、执法数据集元数据;数据元与其他数据概念的关系建立执法数据元属性、执法数据元属性描述符;数据模式设计建立执法数据模式设计、类关系模式设计、本体模型设计、以及概念数据模型设计;通用模式的数据库是建立通用模式的应用场景、通用模式连接相关数据、数据库适配器的语法异构解决方案、不同源数据库系统的数据迁移、以及处理查询请求的过程。构建了煤矿监管监察统一描述方法及模型设计云展示平台,结合软件工程方法,对研究成果在云平台的展示给出了功能模块设计、系统用例设计、数据库表设计、E-R模型、数据字典、原型设计、以及系统页面展示等,课题在研究的过程中,通过与总课题和其它子课题协调应用,论文研究和设计的煤矿监管监察统一描述方法及模型设计易于理解、便于应用,同时易于扩展。
其他文献
随着对矿区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我国对矿井水的排放和利用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高矿化度矿井水(矿化度大于1000mg/L)一般要经过脱盐处理才能外排或综合利用。因此,地下水矿化度的研究对于矿区规划和矿井设计意义重大。榆神矿区四期规划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陕北侏罗纪煤田西部,目前正在规划建设。本文以榆神矿区四期规划区含水层水的矿化度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地下水循环条件、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开展了地下水矿化度
动中通卫星自动检测跟踪系统融合了信号处理、多传感器数据处理、电机控制等多项技术。信标接收机是动中通跟踪卫星的重要设备。传统的信标机采用复杂的微波电路对信标信号进行捕获和跟踪。信标接收机结构复杂,技术难度高,其设计的复杂性和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动中通的进一步普及。在性能相当的情况下开发出高性能低成本的卫星信号检测跟踪系统对于动中通的普及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是基于DVB-S2传输结构设计出一种能够用于动中
天然黄土具有典型的结构性,而应力路径对天然黄土的力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结构性黄土进行了室内四种应力路径试验,分析总结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及其体变-应变关系;给出了破损率以及抗剪贡献率的表达式,建立了饱和结构性黄土的二元介质本构模型及其强度准则。具体结论如下:(1)在三轴压缩试验中,结构性黄土在低围压下表现为应变软化、体胀特性;在高围压下表现为应变硬化、体缩特性。而重塑黄土在低
煤炭开采致使采空区周围的地应力状态发生改变,使得围岩应力场重新分布,引起采空区顶板发生垮落,进而产生地表的沉陷变形及地下水的流失,是西部生态脆弱区煤炭开采典型的地质灾害问题。目前,预留煤柱开采和固体充填开采已成为西部煤炭矿区常见的开采方法,但其在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存在严重弊端。因此,探索一种新型、高效、经济的减损开采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需求。本文基于一种覆岩垮落碎胀充填与定向钻孔点源式间隔注浆
因矿产资源需求量的不断上升,采空区问题日益严峻。充填采矿技术因其便捷、高效以及安全等特点近年来得到了极大地发展,是目前采空区治理的重要手段。该技术主要依靠充填体形成的人工柱体为采区顶板提供支撑,保障采区安全。因此,开展充填体力学特性及强度演化特征研究,有利于了解充填体受力变形至破坏全过程应力应变特征,揭示充填体受力过程中的损伤变化规律,为矿山开采工作及理论研究提供基础。此次研究结合永乐煤矿充填实例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带动下,我国西部地区煤炭开采活动又掀起了一波新浪潮,同时也为该地区的矿井建设带来了巨大地挑战。冻结法凿井技术利用冻结孔提供的循环冷源带走岩层中多余的热量,让矿井周围形成坚固的冻结壁,极大地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已广泛地应用于矿井建设中。冻结壁温度场的变化是影响该方法的关键因素,而西部地区多为白垩系软弱地层,地质条件复杂,岩石物理性质多变,增加了冻结法施工的难度,因此本文对
沙梁井田位于陕北侏罗纪煤田庙哈孤矿区的西北部,煤层埋藏浅、基岩薄,基岩厚度比较薄的区域遭受不同程度的风化作用后,在局部存在软弱顶板基岩,对矿井巷道掘进和煤层安全回采存在一定影响,井田范围内断层较发育,并且沟道局部区域的2-2煤层、5-2煤层埋深较浅,煤层回采结束后存在沟道溃水危险。本文以沙梁井田为研究区域开展构造复杂程度预测评价、煤层顶板分类分级与分区预测及沟道溃水危险性预测研究,对矿井安全生产具
随着电子科学和电子技术的亟速成长与发展,促使人们对电子设备、储能设施、微电子电容器等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提出了更大的需求和更高的要求。要求材料不仅要有优异的介电性能,还要有较好的机械性能,然而传统高介电材料不能同时满足这两点,因此本文将通过表面包覆的方式,在聚合物基体聚偏氟乙烯(PVDF)与导电填料碳纳米管(CNTs)中间引入绝缘层钛酸钡(BT),制备核壳型填料以克服传统的高介电复合材料的弊端
瓦斯灾害是煤矿领域的重大安全问题。随着煤矿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瓦斯浓度预测预警技术对煤矿灾害的防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煤矿井下大量的瓦斯数据进行瓦斯浓度预测预警,能有效提高瓦斯灾害的预警能力。因此,准确、可靠的瓦斯浓度预测预警对煤矿安全生产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以陕西某矿综采面瓦斯监测数据为研究对象,进行了瓦斯浓度预测及预警方法的研究。本文为提高综采面瓦斯浓度预测精度和预警效率,将深度学习中
矿井湿热环境是指矿井表现出温度高、湿度高等特点的特殊矿井热环境,高温高湿作为矿井生产环境中的主要职业性有害因素之一,广泛的存在于深部矿井中,对井下作业矿工的安全和健康产生极大的影响。为探索矿井湿热环境下风速对人体生理应激的影响,本文采用生物气候学研究方法,在人工气候室分别建立24种不同矿井模拟环境,温度设为32℃、36℃、40℃,相对湿度设为70%、90%,风速设置为静风(<0.2m/s)、1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