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回顾日本的历史,尚武之风可以追朔到比较早的历史时期。日本武士集团于1192年建立了第一个武士政权——镰仓幕府。于是,武士与朝廷的对抗正式开始。之后同本又陆续建立了室町幕府、德川幕府,武士势力不断增长,实权被武士掌权的幕府所掌握。“武士道”是指自古以来武士之间发展起来的一种道德规范,并在江户时代被用儒教加以强化,推崇一个“忠”字。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废除武士身份,但是他们仍然活跃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武士道思想向社会各层面渗透。
回顾日本文学与武士道的关系,不难看出每个时代都出现了众多武士题材的文学作品,它们贯穿于日本文学史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而且既包括纯文学也包括大众文学。分析武士道与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了解日本社会与文化,是很有意义的。
武士道的修行包括两种:一种是封建集团式的武士道,一种是前者派生出来的个人修养的武士道。前者的代表是乃木希典,后者的代表是宫本武藏。乃木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为了主君献出了生命;宫本武藏没有主君,却为了剑献出了生命。集团武士道和个人修养的武士道是武士道的两个侧面。为此,本文将选择有代表性的纯文学作家森鸥外、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大众文学作家吉川英治、柴田炼三郎、山本周五郎、山田风太郎、司马辽太郎等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