灌水对晋南冬小麦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281423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究晋南地区水地小麦适宜灌溉用水量,筛选适合当地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麦品种,于2017-2019年度在山西农业大学洪洞试验基地开展大田试验研究,试验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以灌水次数为主区,设置春一水W1(拔节水)、春二水W2(拔节水、开花水)、春三水W3(拔节水、开花水、灌浆水)3个灌水水平,以小麦品种为副区,设邯农1412、山农29两个品种处理,研究灌水对冬小麦生长发育,植株氮素积累、运转,籽粒淀粉积累及加工品质的影响,明确该麦区的小麦适宜品种及灌水次数,探究节水灌溉的新技术。主要结果如下:(1)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小麦在各生长期的群体分蘖数先升高后下降;叶面积、株高,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升高;可孕小穗数升高,不可孕小穗数下降。选用邯农1412品种,灌春二水较其他灌水处理可显著提高孕穗-开花期的群体分蘖数;提高孕穗-成熟期的株高;可提高成熟期干物质,增加可孕小穗1%-4%,减少不可孕小穗4%-5%。(2)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小麦生育期总耗水增加,土壤耗水量减少,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增加;水分利用效率先升高后下降。适宜的灌溉可以有效满足小麦植株在生育中、后期的需水要求,选用邯农1412品种,灌春二水较其他灌水处理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6%-7%。(3)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成熟期小麦中的氮积累量显著增加;开花后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升高,开花前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下降;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生产效率升高,而氮素利用效率下降。选用邯农1412品种,灌春二水较其他灌水处理可使开花后的氮素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从5%提高到10%;氮素利用效率从1%提高到3%。(4)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小麦的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提高,春三水籽粒产量最大,并且和春二水处理之间无显着差异;籽粒清蛋白和球蛋白含量在成熟期最大,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减少;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先升高后下降。邯农1412较山农29可提高穗数2%,穗粒数4%-11%,千粒重2%-3%,产量9%-23%,籽粒蛋白质含量1%-7%。(5)小麦灌浆过程中籽粒AGPP、SSS、GBSS、SBE的活性先升高后下降。选用邯农1412,灌春二水较其他灌水处理可提升籽粒中AGPP、SSS、GBSS、SBE的活性。随着灌水次数的增加,蔗糖和淀粉及其组成含量先升高后下降;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升高,灌春三水时最大,但与二水差异不显着;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升高,峰值粘度、保持粘度、回升值、稀懈值、最终粘度先升高后降低,糊化温度则升高。选用邯农1412品种,灌春二水较其他灌水处理可提高可溶性糖含量1%-9%,蔗糖含量2%-8%,支链淀粉含量4%-5%,总淀粉含量3%湿面筋含量2%,面粉吸水率1%-2%,峰值粘度2%-3%,保持粘度3%-5%,最终粘度4%-6%。(6)邯农1412和山农29的淀粉粒的生长过程基本规律是一致的。花后7天,小麦籽粒中胚乳细胞中出现少量淀粉颗粒。与春一水相比,春二水、春三水处理的淀粉粒数量升高。在开花后21天,II型淀粉颗粒从I淀粉颗粒上脱离变快,并且在I淀粉颗粒上形成的突起的数量开始变少直到结束,同时,在处理浇二水和三水下,II淀粉颗粒的在I淀粉颗粒脱离速度比浇一水的要快;在成熟状态下,同一种腹部II淀粉颗粒的数量更多;在春二水处理下的成熟期淀粉粒数量明显高于春一水,与春三水相比无显著差异。可见,灌春二水对淀粉粒的形成产生有利的影响,且邯农1412的效果更好。综上所述,选用邯农1412,灌春二水可合理构建群体动态,促进小麦生长发育,提高水分利用率及氮素利用效率,在实现增产效果的同时提高了蛋白质、淀粉的积累,有效的调控小麦面粉的品质特性,更好地达到节水、高产、优质,为晋南地区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科学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学位
本文从电影奖项的历史沿革、声望体系与话语体系的建构出发,试探讨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的发展路径。在国际评价体系多层级、评价标准多元化的趋势下,中国电影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是中国电影构建话语体系的重要平台。本文提出中国电影金鸡奖与大众电影百花奖应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定位,并建构属于自己的声望体系,将中国电影"双奖"打造为具有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和产业价值的品牌。
本研究基于全基因组系统鉴定谷子SiEXP基因家族,通过生物信息学和组织特异性表达模式分析,分析SiEXP基因家族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的表达模式及其对干旱、激素等不同因素的响应,鉴定和克隆参与谷子种子萌发的扩展蛋白候选基因,并通过转基因拟南芥进一步对其功能验证分析,研究扩展蛋白基因在谷子生长发育中的功能及其对萌发的调控作用,为提高谷子种子萌发能力及其抗逆性提供理论依据,为谷子SiEXP基因的后续利用奠定
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是起源于我国的一种一年生草本粟类作物,属禾本科黍属。其籽粒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既能满足人体能量需求,又可维持营养平衡,是具有药食同源价值的小杂粮。丰富的糜子资源在旱作生态农业建设、种植业结构调整、及世界粮食安全保障中起重要作用,在应对未来更加干旱环境中生产潜势大。全球糜子资源有29000余份,中国占比近半。搞清资源遗传背景是合理高
目前,黄土高原东塬区主要发展旱作农业,该区水资源短缺,依赖于天然降水,降水不足和强烈的土壤蒸发导致该区农田水分供需矛盾,由于农田土壤水分亏缺而造成低产,针对这一问题,需要进行作物生产评估,以采取适宜休闲期耕作措施,提高作物产量。旱作小麦是旱作农业区主要的农作物,研究不同耕作方式的农田蓄水机理及土壤水分变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对旱作农业实现高产高效意义重大。本研究收集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试验区2009-
光环境调控是植物工厂的核心要素,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快速发展,LED光源已广泛应用于植物工厂领域。当前,植物工厂LED光源以红(600-700 nm)、蓝(400-500 nm)光谱为主,主要是因为光合作用在红蓝波段的效率最高。除了为光合作用提供能量的红蓝光以外,植物正常生长也需要信号光谱的参与。UVA(315-400 nm)占自然界紫外波段的95%,但在众多的植物光谱学研究中有关植物对UVA的响应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