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谱技术的小麦籽粒赤霉病识别分析研究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ozi77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麦籽粒在感染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的过程中所累积毒素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同时也会影响小麦的产量。传统的赤霉病识别主要依靠专家的经验以及一些设备仪器,该方法存在耗时耗力和低效等缺点。因此,开发出一种高效的小麦籽粒赤霉病识别方法至关重要,对于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有研究表明,光谱学技术具有快速无损的特点,可以应用于农作物病害的检测。目前,大部分有关农作物病害的检测研究是基于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进行的,但该类型的仪器较为昂贵。因此,本文尝试使用图谱信息融合技术探究识别感染赤霉病的小麦籽粒的新方法,同时也基于非成像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分析不同光谱范围对小麦籽粒赤霉病识别的影响,并且筛选出敏感波段,然后基于敏感波段进行波段组合,探究识别小麦籽粒赤霉病的最佳波段,为后续开发便宜实用的多光谱相机奠定基础。本文的研究进展如下:(1)成像高光谱仪可以同时提供图像和光谱信息,本文在400-1000nm的波长范围内采集小麦籽粒的高光谱图像。首先提取出光谱数据,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分别使用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连续投影法(Successive Projections Algorithm,SPA)和随机森林法(Random Forest,RF)筛选出最佳波段,并基于最佳波段所对应的灰度图像提取出纹理和形状特征。再将光谱和图像特征进行融合,得到融合特征。基于光谱、图像和图谱融合特征建立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和朴素贝叶斯(Naive Bayes,NB)分类模型。结果表明,基于图谱融合特征建立的SPA-RF模型获得了最佳的结果,预测集的分类精度达到了96.44%。本文提出的方法充分利用了高光谱图像中的图谱信息,提供一种更有效的方式来识别小麦籽粒中赤霉病的感染程度,该方法优于单一使用光谱或者图像信息。(2)使用非成像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光谱范围为350-2500nm)采集同一批小麦籽粒的数据。本文分别去除前后各50nm的波段以去除噪声,将光谱按照多数研究采用的光谱范围(Vis-NIR,400-1000nm;SWIR,1000-2450nm)以及光谱仪内部不同传感器采集的不同波段范围(400-1000nm,970-1900nm,1900-2450nm)分别进行分析。对光谱进行预处理之后,再基于竞争性自适应加权采样算法(Competitive Adaptive Reweighted Sampling,CARS)、PCA和SPA筛选出最佳波段,结合K最邻近(K-Nearest Neighbor,KNN)、SVM和RF分类模型对不同的光谱范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1000-2450nm光谱范围内的建模结果(精度为94.56%)优于400-1000nm光谱范围内的建模结果,且基于970-1900nm光谱范围建立的分类模型结果(精度为97.32%)优于其他两个光谱范围内建立的分类模型的结果,这表明近红外范围的波段更有利于小麦籽粒赤霉病的识别。同时,基于光谱与籽粒内部化学成分的关系对筛选出的最佳波段进行组合,结果显示,将1000-2450nm光谱范围内的最佳波段进行组合取得了较为理想的建模结果,分类精度为98.14%,该组合后的波段对于识别小麦籽粒赤霉病具有较大的潜力。这为后续多光谱相机的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3)基于成像高光谱仪和非成像便携式光谱仪的可见近红外光谱范围内对小麦籽粒赤霉病识别的性能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仅使用光谱信息时,基于成像高光谱仪采集的数据建立的模型精度达到了93.63%,基于非成像便携式光谱仪采集的数据建立的模型精度达到了94.84%。当成像高光谱仪添加了图像信息后,基于图谱融合建立的模型精度达到了96.44%。这表明将光谱与图像信息进行融合之后建立的模型优于单一使用光谱或者图像信息,由此可以推测借助非成像便携式光谱仪基于近红外光谱范围使用图谱融合技术可能会获得更高的精度,本文的研究为后续多光谱相机的开发奠定了有利的基础。综上所述,本文提出的图谱融合技术和组合最佳波段识别赤霉病籽粒的方法可以对小麦籽粒赤霉病的识别提供技术支持,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玉米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大的农产品之一,玉米的年产量以及品质对种植玉米的农民经济收入有着巨大的影响。随着气象变迁,玉米在栽培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各种病害,只有尽快发现病害,才能及时地进行快速防控。然而传统的机器学习技术对玉米叶部病害的识别不仅需要人工选择、提取病斑的特征,而且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财力。不同玉米病害的特征对病害识别的贡献程度有很大差异,人工选择特征的结果往往影响着识别精度,并且人们很难确定哪
传统无线传感器节点采用电池供电,但在一些高危、偏僻的地方,频繁更换电池较为不便,造成运营成本较高。射频能量收集技术可以很好地克服传统方法的弊端,它通过收集环境中的射频能量,转化为直流能量,进而给传感器节点供电。已存在的射频能量收集系统大多受工作带宽和灵敏度的限制,无法收集到更多的能量。本文聚焦于宽带和高灵敏度,设计一款高灵敏度宽带整流器,并设计一款宽带全向天线进行系统测试。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
时域有限差分算法(Finite-Difference Time-Domain,FDTD)是电磁研究中极为重要的数值算法。随着电磁研究的深入,FDTD算法的计算规模随之扩大,该算法对计算效率的需求也不断提高。FDTD算法可以通过并行计算和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等软硬件方式提高运算效率。其中有些方式采用半精度和单精度计算时效率极高,却不支持双精度计算。此
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技术的普遍应用,医疗行业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数据,相应地建立起了庞大的医学数据库,为医学诊断和信息学深度交叉融合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胃癌是多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手术是目前仅有的能治愈的方法,早期被诊断为胃癌的患者可凭借根治性手术获得较好的预后。然而,进展期胃癌患者要根据癌症分期考虑手术的必要性,再配合化疗或放疗,以延长生存时间。在对胃癌进行预后时,临床医生
物流产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之一,融合了仓库存储、货运代理、货物运输等相关产业。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对这些环节的各个方面进行优化,而运输容器内空间的布局优化是其中相对重要的一环。本文研究了差异容量多容器三维装载问题,在问题中考虑了物品装载的几何约束、容器载重约束、物品的放置约束以及物品“先进后出”约束。并假设了物品都是长方体,且物品质量分布均匀。本文对此的研究内容如下:论文首先给出问题描述及其
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农业的发展要放在一切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当前国际上各个国家粮食危机频发,我国粮食能在自给自足的情况下保有一定的粮食库存,粮食安全对人民幸福、国家昌盛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乎社会稳定。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国家对粮食的储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提出“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智能仓储管理系统中,仍然存在测控设备管理不善、监测系统功能不全等问题。为
Z.Pawlak于1982年提出来的粗糙集理论是一种描述不完整性和不确定性知识的数学理论工具,该理论已被应用于智能计算技术领域研究中,不仅如此,还被广泛的应用到KDD中的数据挖掘中、文本分类中等各种领域。许多应用领域的数据不仅种类复杂,而且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导致数据信息是不完备的,这对于粗糙集的进一步研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比如,决策粗糙集模型作为一种扩展模型,可以被用来处理多种类型的数据,但是,目
生产调度问题是运筹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在金属加工、物流货运以及食品制造业等都有着丰富的应用。随着工业的发展,传统的工作模式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调度环境,而批调度生产模式能够批量处理材料因此得到广泛关注。制订高效的批调度方案可以实现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压缩工业成本的同时提高生产效率,是企业保持长久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半导体芯片制造业以及智慧物流等工业的生产过程为背景,面向基于成组分批加工的运行模式
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军事战略安全和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重要支撑点,对维护社会秩序、市场合理化、国家安全起着非凡影响。当前我国粮情测控问题主要包括温湿度采集硬件成本高和粮仓环境变化不能精确测量和控制,从而造成粮食的损坏和浪费,并且严重影响粮食存储安全,损害国家利益。因此针对现有粮情测控问题,将无线传感器技术、低功耗和远距离无线电传输技术(Long Range,LoRa)和神经网络知识应用于粮情测控领域很
如何在不耗费过多资源的前提下拥有较高的作业效率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传统优化策略对该问题的寻优效果往往并不理想,而群智能优化算法的出现使学者们的寻优思路不再过于局限。该类算法可以通过不断的迭代和搜索以获取最终结果,在求解过程中不仅可表现出极高的智能性还能够极大减小人力资源成本。蝙蝠算法(Bat Algorithm,BA)主要是对自然界中蝙蝠超声波的回声特征进行模仿,作为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群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