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论纲——一个政治经济学分析视角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f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西部大开发和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为立题背景,以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为中心思想,以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分析视角,从人与人关系、人与物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三个维度,论述了如何通过西部大开发实现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为落实大开发战略和西部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和实践途径。 除“导论”外,全文共分4篇13章。每篇的主要内容和主要观点简述如下: 第一篇,题为“西部大开发下的认识与反思”,论述了西部大开发的实质、共同富裕的政治经济学逻辑、西部贫困少数民族贫困的根源、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四大内容,揭示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在价值内核上的一致性,进而阐述了实现公平公正的人与人关系、公平公正的人与物关系、公平公正的人与自然关系是实现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共同富裕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的主题思想。全篇共分四章,主要观点有: (1)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是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其他的任何区域经济发展理论和学说都不是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或理论基础。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规定性,是由决定人与人关系之总和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决定的,因而也就决定了全民资产终极所有权创造的人民财富——社会剩余价值——只能实行公平分配,不能实行“效率优先”分配。 (3)西部大开发不是大开采、大破坏、大发财,其实质和目标不是现代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西部大开发是大建设、大发展、大保护,其实质和目标是实现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共同富裕和和谐可持续发展。 (4)由于被延迟了发展,西部贫困少数民族贫困的根源是权利供给不足——民族贫困是权利约束的后果。权利不足使他们在人与人关系和市场经济交易中遭遇“权利失败”而陷于贫困,因而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权利供给,公平公正地修复和调整人与人关系。 (5)可持续发展的第一原则是“公平原则”,而“代内公平”是“公平原则”的第一规则,因而可持续发展是通过落实“代内公平”即“民族公平”(生产关系公平公正)来达到“代际公平”(生产力和生产生产方式公平公正)。 第二篇,题为“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把社会主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论文语境下的民族关系,看成是政治经济学意义上的生产关系范畴,并根据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的公平公正原则,论述了实现人与人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建立共同富裕、公平公正的生产关系(分配关系)的观点。为此,作者论述了精简政府机构和统一城乡户籍、完善区域自治和促进社区发展、建设基础设施和发展公共事业、普及社会保障和加强民族教育四大嵌入机制,以期通过这些工具性机制来打破“城乡分治,一国两策”的二元结构,为西部民族经济社会的“起飞”奠定平等的权利基础和发展机会。全篇共分四章,主要观点包括: (1)我国行政组织结构的等级过多过长、机构林立、人浮于事是造成“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而不公平的、城乡差别的户口管理制度则固化和强化了我国经济社会中的二元结构和“三农”问题。要顺利解决“三农”问题并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改革现有维护权威和阻碍效率的上层建筑和生产关系——撤消乡镇建制、实行省直管县、市县分治的三级政府制度。 (2)政治权利是公民权利中的基本权利,它们对公民的其他权利或具有扩大效应,或具有抑制效应,是影响人与人关系的最重要因素。因此,要增加包括少数民族农民在内的全国农民的权利供给,就得首先增加对他们的政治权利的供给——撤消民族自治州、增加民族自治县、推广社区自治。 (3)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属于社会基础资本,对人们的生产生活具有广泛的正向外部效应,是任何经济社会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薄弱和公共事业发展落后,严重阻碍了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因此,政府的工作重点是加大对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投资力度,使其达到经济摆脱“贫困恶性循环”所应有的比例和规模——年度总投资的30%至40%,并通过“大推进”跨时投资来进行。否则,西部贫困少数民族的经济社会将不能成功“起飞”。 第三篇,题为“人与物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作者把人与物关系看成是由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共同约定的生产力,因而围绕生产方式的结构、组织、机制等内容,探讨了民族地区的土地流转、合作经济、利益共享、结构调整、县域经济等范式转移和制度安排,为解构小农经济、分化转移农民以及开发区生产、生活、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建构了操作途径和方法。全篇共分三章,主要观点是: (1)虽然马克思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但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指生产资料集中)和生产社会化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说,要想实现社会化的大生产或产业化经营,就必须首先保证生产资料的集中占有或规模使用。我国目前基本的经济社会矛盾是城乡二元结构之间的矛盾,是工农差别、城乡差别之间的矛盾。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解构小农经济、打破二元结构、转移和分化农民。 (2)小农经济基于自给自足的简单再生产方式,与现代工业化扩大再生产方式不兼容,因而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与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富裕农民的根本途径就是减少农户,消灭小生产方式,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至第二、第三产业,使农民走上“就业靠市场,失业靠政府”的城市化道路,使农业实现产业化经营。为此,当务之急是加强集体公有土地的流转工作,为解构小农经济和农民市民化铺平道路。 (3)土地流转不是土地私有化,而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市场化。必须由各级人大管理土地的流转工作,并坚持“统收统租”、“只租不批”、“只贷不投”、“有偿使用”等原则,保证全民土地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保值增值。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经济来源是税收,无权批租全民土地。一切租用集体土地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向全民土地所有者缴纳地租。 (4)不别太在意“谁来养活中国人”似的国际疑问或国内的粮食安全问题。中国人当然能够养活自己,但不一定完全依靠自己的土地来养活自己,而是应该充分依靠国际市场和国际资源,用通过工业化挣得的钱来养活自己、用别国的土地来养活自己。反之,如果不适时宜地强调“自给自足”、如果不加速土地流转和集中、如果不加速农民市民化和农村城市化、如果不实现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我们则可能再次错过改造传统农业的战略机遇期,使小农经济和“三农”问题进一步固化。简言之,农民城市化的速度越快,中国就越安全。 (5)采取“用土地换保障、换职业培训”来加速农民的城市化进程;鼓励农民以土地、人力、财产等要素入股发展合作经济。在西部民族地区进行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时,应坚持“谁开发,谁负责”和“谁征用,谁负责”的原则,强制企业允许受影响的农户以土地、人头、财产等要素入股企业或行业而形成利益共享机制,把赔偿型开发转变为投资型开发,进而实现开发区经济社会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题为“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可持续发展”,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既涉及生产力、生产方式,同时也涉及生产关系,但在实践中则集中表现为人类在自然面前如何约束和规范自己之行为的问题,即是一个如何克服发展与保护之矛盾的环境管理问题。由于可持续发展要求社会满足人的基本需要不仅要通过提高生产力来实现,而且要通过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机会来达到,包括让公众得到公平的对待和卓有成效的参与,因此,本篇以西方环境社会学中的“社会建构主义”概念框架为出发点,把环境问题的形成和治理过程看成是由各种社会行为人参与的社会建构过程——即一个由各种利益团体相互博弈并努力达成“纳什均衡”的政治(政策)过程,从而把环境社会学范式的概念框架转换为政治经济学和公共管理的实践依据和操作工具,提供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建构模型与机制。在此基础上,作者回顾整篇论文,确立了对三种和谐可持续发展关系进行控制和考核的指标体系,以落实和确保西部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本篇的主要观点有: (1)政治经济学视野下的环境问题是各种政治、经济行为人参与政治博弈的产物,是建构主体社会建构的结果,其建构过程是一个政治(政策)过程。建构主体来自三个方面——国际组织行为人、政府组织行为人、社会组织行为人;建构过程和机制分为——舆论、诉求、决策(包括立法、建制)、执行、监督。 (2)我国环境问题的建构或治理上总体上表现为政府建构或政府治理,难以充分体现和保护各种社会群体,尤其是弱势群体,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权利和义务,因而应加强社会组织行为人的直接参与,把建构或治理过程转变为社会建构或社会治理过程。 (3)为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建构和公众的有效参与,政府应放权于社会,让利于人民,从而应该把我国的国家--社会关系从国家合作主义转化为社会合作主义,实现国家与社会合作而不是社会与国家合作,把更多的权利下放给社会,把更多的利益让渡给人民。具体的做法可以是,一方面,应认可和鼓励社会建立和发展自己的民间组织,给予新闻媒体更大的自由度和独立性,政府保持中立并注重当事人的利益和权利,进而使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制度化为一个民主的、公平的、和谐的过程;另一方面,应制定相关的行政法规如《行政程序法》、《环境问题决策及治理程序》等,最大程度地制约地方政府及其官员的投机和实用主义行为,把环境问题的社会建构过程法制化为一个科学的、连续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
其他文献
我国农村合作医疗是农民群众依靠集体力量,按照自愿和互助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一种医疗互助组织。其基本特点是:农民个人和农村集体经济在一定范围共同筹集合作医疗基金,对参加合作
期刊
运用Solid works&COSMO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翻车机转子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分析,计算了翻车机转子的应力分布状况,并进行静强度校核,找出了翻车机转子出现结构变形的原因.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期刊
分析了移动式飞剪机构及控制剪切原理,总结出了制约其定尺不准的几大因素,并据此采取了一些措施,为彻底解决飞剪定尺不准提供了确实的依据,以利于今后提高剪切质量及对飞剪进
期刊
为适应济钢一炼厂4#热装热送的需要,研制开发了连铸板坯在线毛刺去除机.该设备结构简父单,动作可靠,刀刃使用寿命长,去除毛刺效率高,解决了热装热送板坯轧制后产生的钢板表面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湾等沿海地区相继成长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极”,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加快,广西的区位优势和战略地位日益突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力争成长为中国经济“第四极”的努力也倍受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从财政和经济的意义来看,广西最基本的区情是经济基础薄弱的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自身财力有限、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弱,加上尚未纳入国家发展规划,单凭广西一己之力难以成长为“增长极”。在区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