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半岛新石器时代与青铜时代环境考古初探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88991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是对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辽东半岛进行环境考古研究的一次尝试。 首先概述了辽东半岛各考古学文化的特征。辽东半岛考古学文化由早到晚依次为距今约7000—6000年的小珠山下层文化,距今约6000—4500年的小珠山中层文化,距今约4500—4000年的小珠山上层文化和双坨子一期文化,以及距今约4000—3000年的双坨子二、三期文化。 其次,利用现有的考古材料,并参考自然科学的研究成果,对辽东半岛全新世最大海侵的时间、范围等做了一定的修正与复原,认为辽东半岛的全新世海侵开始于距今约8000年左右,在距今约6500—5000年左右达到最大范围,侵入现今内陆约7—14公里,在东港市前阳一带海侵范围最大。距今约5000年以后,海水开始后退,逐渐接近现代海岸位置。 再次,通过对遗址中出土生产工具的统计分析,结合遗址出土的各类动物骨骼和贝类遗骸,重点讨论了辽东半岛在小珠山下层时期、小珠山中层时期、小珠山上层时期和青铜时代生存经济的模式与变化。认为可以根据生存经济方式的不同及其变化将辽东半岛分成三个小区域,即半岛北部区、半岛南部区和海岛区。半岛北部区的生存经济在小珠山下层时期以农业为主,小珠山上层时期变为以狩猎为主;半岛南部区在小珠山中层时期以狩猎(包括贝类采捞)为主,青铜时代变为以农业为主;海岛区在小珠山中层的以狩猎(包括贝类采捞)为主,青铜时代变为以海洋渔业为主。 然后,本文从自然环境的变迁、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对外文化交流等方面,对上述变化的原因与表现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半岛北部区,全新世海退造成沿海地区的土地盐碱化,无法再开展农业生产,而同时人口又有较大增长,所以人们不得不迁向内陆山地,而内陆山地的自然条件决定了人们必然会转向狩猎业。半岛南部区,主要是由于人口的增长和长期对海产贝类进行采捞,导致贝类资源的相对减少,再加上农业技术从胶东半岛的传入,人们不得不转向农业生产。海岛区则是由于本身生态系统较为脆弱,人类活动导致土地和野生动物数量减少,人们在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基础上,开始大力发展海洋渔业。 本文最后从生存经济着眼,对辽东半岛的人地关系演变做了总结。其演变特
其他文献
研究了蜂毒肽对17 种致病菌和农作物病原菌的抑菌谱及其抑菌机理,并测定了蜂毒肽对农作物生理指标及防御系统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蜂毒肽抑菌谱广,对革兰氏阳性和革兰氏阴
纳米比亚渔业资源丰富,渔业是其第二大经济产业。1990年独立后,纳米比亚成立了渔业管理机构——渔业与海洋资源部,制订了以捕捞权为基础的渔业管理制度,从而有效地保护和利用
针对镁熔液中氢气泡的析出过程,分析氢气泡析出的动力学特性。考虑多种因素对氢气泡析出影响,对镁熔液中氢气泡上浮运动进行受力分析,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出氢气泡上浮运动过
公务员的心理健康主要包括情绪健康、意志坚定、思维灵活、适应良好、热爱工作等方面。总体上,我国公务员个性特质良好,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部分公务员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力系统的日负荷峰谷差越来越大,所以系统负荷的调峰填谷已成为十分重要的问题,抽水蓄能电站具有十分有效的调峰填谷功能。当系统
<正>茶叶是世界性的天然饮料,市场成长潜力巨大。长期以来,茶叶产品游离于农产品与食品之间,生产加工属于农产品范畴,流通销售则具有食品属性,种植、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或长
本文简要分析了我国渔业发展的现状,探讨了渔业生产面临的渔业资源不断下降、拖网作业比重较大、工厂化养殖比重太低、渔业灾害仍然很重、渔业人口和渔业劳动力大幅度减少等
古语说“言为心声”,可见人物的语言是人物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极易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内心世界。小说是一种以人物形象的创造为中心的散文体叙事性文学样式,所以寻找人
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技术的革命。由于水工建筑物设计不同于工业民用建筑物设计,不同的地质、地形和水文条件,建筑物型式和枢纽布置形式也将不同,使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在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回答了我国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