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工会转型路径研究——基于法团主义的视野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weri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会是我国极其重要而又特殊的社会组织,其发展是围绕我国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进程而展开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工会体制逐渐难以适应市场型劳动关系的需要,工会转型问题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一个理论热点,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本文以转型时期的劳动关系为研究背景,尝试运用法团主义理论来描述我国工会的转型与发展蓝图,主要研究对象是非公有制企业工会。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引入了法团主义理论,概括了该理论的渊源、概念、分类与核心观念,介绍了法团主义模式下的工会角色,力图对研究视野进行一个总体性的把握。文章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双重分析肯定了国家法团主义理论框架对于当前我国国家与社会关系转型的适用性,进而提出运用国家法团主义研究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转型的问题。第二部分是对我国工会的历史与现状的描述与分析。文章分别梳理了我国工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计划经济时代及市场经济时代的体制沿革,分析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工会在国家体制结构中所扮演的角色与所发挥的职能并不相同,概括了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发展面临的体制障碍和主要困境:组织体制行政化制约工会发展;目标多重性引发工会角色冲突;工会落实集体谈判制度形式化;企业工会内附性制约职能发挥。转型时期劳动关系错综复杂,频繁发生的劳动争议对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转型形成了一种倒逼之势。从劳动关系各方主体的现实需求来看,劳动者迫切需要工会有效维护其合法权益,劳资双方需要通过工会这样的组织化渠道实现理性沟通与交流,国家对劳动关系治理的放权需要工会来承担职能转移,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转型已势在必行。当前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转型必须适应劳动关系各方的状况调整,既要关注工会工作中的方法与技术上的不足,又要从根本上注重解决制约工会发展的体制障碍。第三部分首先从实践层面分析指出社会各方主体在促进工会转型问题上的多方探索,当前的实践八面开花,体现了社会主体的探索性和创造性,但总体上仍然缺乏理论的指导和整体制度框架的谋划,其实质是各个地方、各种主体面临现实挑战、出于实践紧迫感而做出的自发性回应,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转型迫切需要从体制上构建工会在整个社会体制当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将工会的发展纳入制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接下来文章尝试运用国家法团主义的理论模式从体制架构、职能定位及运作机制等方面对未来的非公有制企业工会体制提出初步构想,为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转型给出了一个方向性的回答。为了实现工会未来发展的体制愿景,必须从实际措施层面加以推动,为此,文章最后从转变政府角色、推进工会体制改革、提高工会民主性及构建合作机制四个方面探讨了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转型的现实路径。  文章认为,基于“强国家-弱社会”的体制现实,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的转型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靠国家的理性放权和宏观引导,在现今国家倡导向社会放权的大背景下,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工会完成国家法团主义化转型是值得期待的。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环境保护正成为政府和社会广泛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当前我国水环境的现状是,城市水环境质量得到一定程度改善,用水保障能力不断提
维护新疆稳定、巩固民族团结是兵团肩负的重要使命。在党中央和自治区领导下,始终贯彻落实党在宗教工作方面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兵团做好宗教工作的前提条件。在方针政策的实践过
本文以中缅油气合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对缅甸的油气资源做了一个背景介绍,对缅甸的能源政策做了一个判断,并对缅甸油气产业的发展趋势做了一个评估。接着对中缅两国开展油气合
基于缅甸新军人政府获取他国政府对其政权合法性的承认,以及寻求改善与本地区各国的关系,佛教外交成为了缅甸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1988年通过政变上台缅甸新军人政权,由于遭
生产领域的现代性变革,深刻地影响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从消费的行为与观念到人们交往的形式与内容,从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和要求到社会文化的嬗变和转向,乃至我们的语言和感情等生活
1953年3月5日,位于厦门角屿岛的对金门广播组成立,向金门的国民党守军展开了“攻心战”。节目内容有“国家的建设成就、对待降兵的政策,还有蒋军在大陆家属的喊话”等。其中,
在装配生产中,各种不确定因素往往引起操作时间的波动,使各工位负荷不再均衡,整线节拍紊乱,导致确定型装配线平衡方案失效。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一种操作时间不确定的装配线
期刊
人大公民旁听制度(以下简称“公民旁听制度”)是全国各级人大工作本身的创新和突破,是公民行使对人大议事过程监督权的制度保障,是增加人大工作的透明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
现实经济过程催生了民族性利益,也正是由于民族性利益的存在,导致了有关民族现象的复杂化。而民族—国家这一新国家形式的出现,使得社会成为国家与群体之间利益博弈的一个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