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以象外 得其环中——中国花鸟画“似与不似”造型特征的艺术价值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ying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花鸟画根植于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土壤中,几千年来,经过了发端、发展、成熟和革新升华的漫长历程,融汇了华夏民族的哲学思想,审美意识和思维观念,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华夏民族文明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千百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中国花鸟画的造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拘泥于“形似”,而是通过对“神似”的艺术追求,创造出了“超以象外”的意象性造型,正如中国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一切艺术的境界,不外是写实、传神、造境,从自然的抚摩、生命的传达到意境的创造。”在中国花鸟画家眼中,自然形象只是绘画主体精神得以抒发的载体,中国花鸟画不以再现为目的,而是注重表现,注重主体情感的表达,以表现绘画主体的内在生命活力,抒发主体的意志情趣为宗旨,这就决定了中国花鸟画具有了超越于物象之外的审美价值,并且由于超越了客观物象的束缚,获得了艺术表现上的充分自由。   本篇论文从四个部分论述了“似与不似”花鸟画造型艺术特征的价值。(一)“似与不似”的花鸟画造型特征是自然形象向艺术形象的完美转换(二)“似与不似”的花鸟画造型特征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人文思想(三)“似与不似”的花鸟画造型特征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创作原则的具体体现(四)“似与不似”的花鸟画造型特征最大限度的发挥了中国绘画的笔墨形态。   现代花鸟画在造型方面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但是无论怎么变化,我们都应该从传统中吸取营养,在传统的菁华中寻找灵感。美学家宗白华先生说:“历史向前一步的发展,往往伴着向后一步的探本求源。……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追摹着古希腊,19世纪的浪漫主义憧憬着中古。20世纪的新派且溯源到原始艺术的浑朴天真。[1]因此,当代的中国花鸟画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借古开今,从而拓展现代花鸟画在造型方面的新途径,是每一个当代花鸟画家都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印度《印度橡胶杂志》2005年91卷30页报道:倍耐力集团2005年首季开门红,纯利润由004年第1季度的0.4亿欧元增至0.83亿欧元,同比增长100%以上。同时,营业收入由0.89亿欧元增至1
期刊
中国传统色彩的丰富的现象与意义凝结出灿烂的色彩文明和宝贵的色彩文化价值,但现代对于大众的普及和研究确稍显不足.本文以中国现代社会为背景,通过文献分析和探讨、考察、
期刊
纺织服装博物馆的互联网展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通过数字信息技术的运用,来实现收藏、研究、保护、展示人类不同历史时期纺织品服装以及相应科学技术的功能。它为纺织服装历史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