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丽萍《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563829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舞蹈反映生活,是通过典型化的手法进行艺术概括,以个别反映一般,以特殊反映普遍。艺术家通过对生活材料的加工、提炼,更集中、更典型地表现生活和自然。《孔雀》舞剧中的“孔雀”的手势、舞步、力与技术都是杨丽萍经过提炼、美化、技艺化、节奏化了的自然形象。一个或几个动作从不同方位和角度、用不同速度和幅度,赋予不同情感,进行合规律且合目的的运动,就会产生变化无穷的舞蹈语言。这种个别性、特殊性、独创性的动作姿态的形成过程是一种较复杂的有规律的创作活动。本文研究舞剧《孔雀》的舞蹈意象,主要探讨舞剧舞蹈意象的身体建构和舞台建构两方面,进而总结《孔雀》舞蹈意象的审美特征。以舞蹈动作为主与服饰妆容、手持道具共同组建的身体意象是其舞蹈意象的核心;由舞台布景、灯光、调度构建的舞台设计是其舞蹈意象呈现不可忽视的辅助材料,美妙动人的肢体语言与精湛丰富的舞美设计共同促成了《孔雀》独特的舞蹈意象,形成了《孔雀》特殊的艺术之美。论文主体共四章。第一章简要概述《孔雀》的剧情内容与思想内涵,对舞剧人物塑造、故事情节两方面作扼要说明,梳理出作品表达的三个层面,即生命的成长、生命的完善、生命的升华;第二章对《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的身体建构进行考察分析,文中先对个性化的身体动作做人物角色的分点论述,再结合其各自的表现风格归纳出萨朵抒情明畅、嘎雅朴实勃发、乌鸦写意滑稽、时间与神灵含蓄深沉的身体意象情感特性,进一步总结出身体意象的哲理性内涵;第三章对《孔雀》舞剧舞蹈意象的舞台建构进行分析阐述,主要从舞台的景观布置、灯光照明、舞台空间调度方面入手。这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情绪表达,都是促成舞剧舞蹈意象必不可少的艺术手段。剧中舞者的舞蹈表演搭配精致唯美的舞台设计,共同营建了《孔雀》的诗性意蕴和意境,也使《孔雀》幻化出惊艳的现代感;第四章是对舞剧的意象特征做两方面的归纳阐发,首先概括《孔雀》舞剧舞蹈意象创作过程中的思维建构,表现为由感觉到表象、由表象到想象、由想象到意象三个层次的连续递进,然后阐述舞剧情景契合、虚实相托、意蕴多重的意境特点。
其他文献
羌族是一个拥有古老起源的民族,从“羌人”到“羌族”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变动、起居漂移。从“模糊”到“定型”,在这久远的民族演进历程中,造就了独一无二的羌族文化。在这之中,羌绣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能够深层次展现族群记忆的载体。游绣作为羌绣中风格鲜明的艺术分支,在羌汉文化融合中逐渐形成并发展起来,具有极强的地域风格与独特的审美价值,主要分布在茂县及其以北的地区,以叠溪为最高技艺代表区域,集中展示了游绣的艺
金属基复合材料(Metal matrix composites,MMCs)具有高模量、高强度、耐摩擦磨损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电子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虽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但是其塑性变形能力及延伸率都大大降低,这导致金属基复合材料不易于加工成形,增加了产品的制造难度。因此,对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变形机理和损伤演化的准确描述和预测能够为塑性成形工艺的改进提供指导
古装电视剧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电视剧陆续登上了网络平台,网络平台给外国人观看中国电视剧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渠道,外国人可以从中了解并学习中国文化。在众多中国电视剧中,2015年播出的古装剧《琅琊榜》作为中国文化的载体在国内外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同时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关注,这其中就包括印度尼西亚。该电视剧台词中出现大量的文化负载词、成语和惯用语,这些含有中国文化的词语和短
本文通过对国际中文教学中的传统教学模式——“语文并进”,同“先语后文”模式进行对比,突出强调“先语后文”是符合二语习得规律的教学模式,并且是汉语特有的习得模式。再立足于国际中文教学现状,利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汉字教学中的学习者、教师、教材及课程开设情况进行实际调研,分析现今汉字教学模式的不足。调查显示,“汉字难学”已然成为了汉语学习者的“通病”,并严重影响了其汉语水平的提高。教师队伍未经系统而全
人工智能和数据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教育模式得到了井喷式的发展,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使得在线教学模式进一步推进。然而,在线课堂由于存在时空分离、单线教学的方式,缺乏人性化的交流;当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习行为背向学习课堂时,教师无法及时纠正和给予提醒,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因此,如何利用人工智能的方法从在线课堂中获取学生的学习行为,分析判定其课堂状态,形成有效的课堂状态评估机制,是
近年来,在信息化浪潮的推动下,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崭露头角。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莘莘学子不能进入校园学习,为了实现停课不停学的教学目标,线上教学成为有益探索。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有力地推进了数字校园和智慧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这既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机遇,也是新挑战。使用数据挖掘相关技术对中学教学活动中产生的数据进行收集与
《奇葩说》作为一档“纯网综艺”,节目将用户群体集中在90年代左右出生的“网生代”,此类用户的年龄与国内主要网民群体的年龄结构正相契合。互联网技术的更迭推进“地球村”的建成,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使得“网生代”们受到后现代文化的洗礼,其不但成为了后现代主义的忠实拥护者,且成为了实践后现代主义的主力军。本文试图剖析《奇葩说》后现代风格的表征以及节目出现后现代风格的原因,并探索其后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升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是新时代对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新要求。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完美体现,而我们在开展文化教学时应因地制宜的利用好当地丰富的文化资源,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提升留学生的汉语语言运用以及跨文化适应能力。本文以汉语国际教育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四川地区藏族文化教学为研究内容,以问
明宣宗朱瞻基(1399-1435),是明代的第五位帝王。朱瞻基自幼受到祖父明成祖朱棣以及朝中重臣的培养与辅导,成为明一代政治和文化上都较为出色的帝王。他的文化修养极高,在书法、诗歌上颇有造诣,尤擅绘事,其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皆极精妙,他的艺术成就是丰硕的。本文主要对朱瞻基的绘画艺术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为绪论、正文以及结语三个部分。绪论部分对朱瞻基绘画艺术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并简要
2016年我国教育部颁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来,全国普通中学围绕“不断地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学生个体发展需求”而改革,注重培养我国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随着Steam、创客教育、项目式学习等理念的倡导,项目式学习因具备情境中解决问题、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素养等特征被广泛纳入教学当中。本文主要研究如何将物理核心素养渗透到项目式学习中,再结合初中物理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