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肾通络方治疗无症状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的疗效评价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益肾通络方对无症状弱精子症不育患者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精子总活力(PR+NP)、直线运动速度(VSL)、精子DNA碎片指数(DFI)、精子功能(精子顶体酶活性、精子尾部低渗膨胀率)、患者配偶妊娠率的影响,对其临床疗效与安全性进行综合评价。方法:收集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就诊于河南省中医院生殖医学科门诊的150例无症状弱精子症不育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使用益肾通络方治疗,对照组使用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疗程为12周,疗程结束后分别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精液主要指标,并随访患者配偶怀孕情况。结果:治疗期间,治疗组脱落及剔除3例,对照组脱落及剔除4例,最终共完成143例,其中治疗组72例,对照组71例。治疗前,两组一般资料与观察指标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疗程结束后,将数据纳入统计分析,结果如下:1.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7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56%,两组总有效率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两组临床疗效经秩和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2.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PR、PR+NP、VSL、DFI、精子顶体酶活性、精子尾部低渗膨胀率方面均有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PR、PR+NP、VSL、DFI、精子顶体酶活性、精子尾部低渗膨胀率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观察期间,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益肾通络方能明显提高无症状弱精子症不育患者精子活力、直线运动速度,降低精子DNA碎片指数,改善精子功能,提高患者配偶妊娠率,对于无症状弱精子症不育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与安全性。
其他文献
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邵氏五针法”对哮喘模型大鼠肺组织中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血管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整合素β4(ITGβ4)含量的影响,进一步探讨“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的作用机制,为“邵氏五针法”治疗哮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方法本实验将40只SPF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实验第1天和第8天予针刺组、艾灸组、模型组腹腔注射10%OVA抗原液1m L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明目汤对肝郁脾虚型视神经萎缩(optic atrophy,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OA患者中经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筛选的66例肝郁脾虚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33例(33只眼)。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片(上海信谊黄河制药有限公司,20mg,日3次,口服)、甲钴胺片(华北制药有限公司,0.5mg,日3次,口服)。4周为
目的:观察温中愈疡颗粒联合西药治疗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的疗效,评估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随机将纳入的74例NS 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温中愈疡颗粒,治疗周期为6周。所有受试对象在治疗前后均行胃镜检查,观察溃疡形态变化、中医证候积分,并评价其安全性。结果:1.在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
目的评价以针灸为主综合治疗焦虑症的临床疗效,为焦虑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真实世界研究模式,以前瞻性队列研究为设计方法,利用TSSS系统收集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神志科2018年08月-2019年12月第一诊断为焦虑症的门诊患者193例,真实记录患者治疗方案,根据治疗方案中有无针灸治疗,分为针灸治疗组和非针灸治疗组,共观察4周。并在治疗前及每治疗两周后对患者进行一次汉密尔顿焦虑
目的:本课题采用大鼠自主饮用呋喃唑酮水溶液制作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AngⅡ诱导心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建立细胞模型,基于SIRT3/β-catenin/PPARγ信号通路探讨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1.抗纤益心方对扩张型心肌病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采用Wistar大鼠自主引用呋喃唑酮水溶液制作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心功能,以确定造模是否成功。造模成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通脉方对缺血性中风恢复期(气虚血瘀痰阻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并分析其对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影响,从而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进一步推广提供客观依据。方法:经筛选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2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益气通脉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组间对照的研究方法,观察治疗前、后两组神经功
目的胃癌(Gastric Cancer,GC)是一类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的恶性肿瘤,由于胃癌早期缺乏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多数患者就诊时病情已进展至晚期。因此,明确胃癌发病机制和相关治疗靶点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国内外大量学者开始从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两个层面深入探究胃癌发病机制,其中表观遗传学中DNA甲基化已成为目前研究的主流方向,基因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的改变将会导致胃癌的发生和发
目的:探究牛学恩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证经验及学术思想,使名中医经验能够较为全面准确地记录和传承,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新思路。方法:1.分析来自河南省中医院2017年01月-2020年01月由牛学恩教授诊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收集病例,制定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2.将符合标准的病例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完成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例数据库的建立。3.通过频数统计、关联
目的本研究采用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腹腔注射建立小鼠睾丸损伤模型,通过观察针灸治疗前后各组小鼠睾丸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睾丸组织中磷酸化组蛋白γ-H2AX及核蛋白Ku70含量的变化,从睾丸细胞DNA损伤可致生精障碍的角度,初步揭示针灸修复CTX所致小鼠睾丸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无特定病原体(SPF)级雄性昆明种(KM)小鼠48只,年龄7周龄。适应性喂养3天后称重,按体重
研究目的:本实验应用急性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作为平台,观察通心络联合远程缺血后适应对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测血清TNF-α、IL-6、e NOS;心肌酶CK-MB、LDH指标的变化;HE、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形态改变;心电图观察再灌注后ST段降低幅度;血流动力学观察缺血前5min、再灌注后30min左室收缩末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最大收缩和舒张变化(±dp/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