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胜601-沈630井区变质岩潜山裂缝预测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eteran_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民屯凹陷胜601---沈630井区太古界潜山为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主要勘探增储及产能接替区块,由于变质岩潜山非均质性强,对于裂缝精细刻画缺少有效的手段,是制约该潜山带高效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要实现该区的裂缝精细刻画急待解决三大问题:问题一:储层岩性识别及分布认识不清,导致优势岩性裂缝发育区很难确定;问题二:部分井测井解释结论与试油试采不符,测井裂缝识别标准不统一;问题三:没有形成针变质岩潜山,井震结合的裂缝预测配套技术体系。鉴于此,本文中针对胜601-沈630潜山带勘探开发面临的问题,从单井测井裂缝评价及岩性识别入手,确定单井裂缝展布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井震结合、动静结合、由已知到未知“的思路开展裂缝空间展布特征精细描述。重点开展了三项研究:一是储层岩性识别与评价研究,建立区域内测井资料岩性识别标准,对区域内岩性进行识别,确定优势岩性裂缝发育区;二是测井裂缝识别与评价研究,充分利用常规测井及成像测井资料进行裂缝识别,建立潜山储层常规及成像测井定性及定量识别的标准,为下步裂缝预测研究奠定基础;三是多种技术联合应用,落实目标区储层裂缝展布特征,重点通过非线性神经网络、蚂蚁体分析等技术的联合应用,多手段、多角度预测胜601-沈630井区裂缝的分布规律,解决单一方法预测的缺陷和局限,提高研究精度。通过本次研究的开展形成了针对裂缝性油藏“测井评价技术、裂缝地质建模技术、叠后地震处理技术及裂缝精细描述技术”相结合的勘探开发技术系列,精细刻画了研究区裂缝空间展布特征,提出了针对裂缝性储层分类、分区评价新标准,确定了裂缝集中发育区。其中Ⅰ类裂缝发育区主要分布在沈630井区的中南部至东胜堡潜山呈环状分布带;Ⅱ裂缝发育区主要分布在沈630井区的东侧相对低部位,范围较小;胜601井区的北侧以ⅢⅡ、Ⅳ裂缝发育区为主。课题研究过程中形成的技术方法对其它变质岩潜山油藏的勘探开发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回弹是冲压成形工艺的主要缺陷之一,也是影响冲压件尺寸精度的主要因素。随着高强度钢板等新冲压板材的广泛应用以及冲压件形状的日益复杂,回弹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传统的解
本文在广泛收集并消化四川盆地川东地区天然气勘探资料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川东地区的两个主要层系的成藏富集主控因素,天然气藏发现规律及储量增长特征,全面总结了影响天然气储
MODIS是美国地球观测系统(EOS)系列卫星的最主要探测仪器之一,是当今世界上新一代“图谱合一”的光学遥感仪器,代表了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空间星载传感器技术和遥感应用技术。 本文主要对MODIS数据资料处理和MODIS数据应用于澜沧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监测做了一些研究。笔者首先对MODIS图像进行了一些预处理,如几何校正、分辨率融合等,然后对澜沧江流域植被指数及植被覆盖进行动态监测,用MODI
北票-义县地区的义县组以含丰富的热河生物群化石而著名于世,其中常见的化石种类有鱼类、昆虫、叶肢介、介形类和植物等,而三尾拟蜉蝣、叶肢介和狼鳍鱼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自上世
作为油气勘探最主要手段的地震勘探越来越多地在复杂地表区进行并逐渐成为勘探工作者的主要工作对象,地震勘探的难度也越来越大。针对在复杂地貌条件下地震数据采集中遇到的问
从地球化学角度出发,以尾矿、水及底质沉积物、土壤、动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矿物学、地质学、土壤学、环境地球化学、环境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渤海西岸金属矿产开
本文通过对太北开发区萨Ⅱ组油层精细地质研究,认为萨Ⅱ组油层是以受湖浪改造作用为主的三角洲外前缘相及前三角洲沉积特征。砂体分布特征主要分为大面积分布、局部连片、零
虚拟现实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已经从面向军事用途扩展到很多的领域,如航天、设计、生产制造、信息管理、商贸、医疗、娱乐等等。诸多学者和专家认为,虚拟现实是今后一项极有前景
随着世界能源的日益紧缺,作为一种替代燃料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在我国逐渐推广使用,本课题是针对目前市场上乙醇汽油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研究。   研究主要内容如
冀东司家营沉积变质型铁矿床赋存于太古界滦县群中,根据现有勘查资料,司家营铁矿体主体呈单斜产出,倾向西,局部褶皱及断裂构造较发育。历经多次勘查,其累计探明铁矿资源量达32亿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