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采用概念隐喻的理论框架研究汉语中的战争隐喻。以Lakoff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不仅是传统观点认为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从一个认知域向另一个认知域映射的过程,因此语言中的隐喻只是隐喻性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
隐喻和文化的关系是隐喻认知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当代认知语言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的认知活动植根于日常的身体经验,不同民族会有相同或相似的身体经验,从而有理由假设普遍性的隐喻概念的存在。而另一方面,由于身体经验不能独立于特定的文化和社会之外,我们也有理由推论不同文化中的概念隐喻系统应该存在差异。然而,不同的语言、文化之间在概念隐喻系统上究竟会表现出多大程度的不同,却是亟待通过扎扎实实的对比研究来回答的问题。
因此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汉语中的战争隐喻。旨在通过自建的语料库对真实语料进行分析,揭示战争域是如何系统地向其他域映射的,换言之,就是要找出汉语里的非战争概念是如何通过战争概念来构建的。作者着重分析了“商业即战争”和“体育即战争”两个汉语中最重要的战争隐喻,并且详细分析了二者的系统性及丰富的内涵。通过对战争剧本进行结构分析,作者把战争域的内部结构分为十一类,分别为:角色,战因,备战,开战,战斗,战况,战场,战略,武器,英雄主义,和战果。
在汉英两种语言中,战争、体育和商业这三个域之间都存在着相互投射的关系,可形成以下六个隐喻:体育即战争,商业即战争,体育即商业,战争即商业,战争即体育,商业即体育。因此为了进一步认清隐喻与文化的关系,本文还对汉英各自最倾向使用的隐喻进行分析和比较,从中发现汉英采用的隐喻各具文化特性:汉语最倾向使用的隐喻为战争隐喻,即以战争作为源域,体育和商业作为目标域;而英语为体育隐喻和商业隐喻,即以体育和商业作为源域,以战争作为目标域。这种概念隐喻选择差异的文化根源是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政治、经济及价值观念上的差异。
通过对文化根源的研究,本文不但为隐喻的认知论提供了进一步的佐证,而且可以帮助人们更全面的理解语言、隐喻和文化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