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小组工作模式研究 ——以沈阳市S社区为例

来源 :沈阳化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946689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工作事业的持续发展,城市社区的服务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特别是面向老年人、儿童的社区服务项目层出不穷。这些专业服务大多运用小组工作方法、个案工作方法或综融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服务对象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服务过程中,如何选择恰当的专业方法模式或结合本土实际进行方法模式的创新以增强服务效果、进一步提高服务对象的福祉,是社会工作者经常思考的问题。本文基于作者参与的社会工作项目服务实践,探索总结了一种较为新颖的小组工作模式,即“一老一小”小组工作模式。该模式借鉴了社会学习理论、互动理论等理论观点,是在小组工作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吸收借鉴互动模式的方法技巧构建的一种服务模式,主要面向的服务对象是社区空巢老人和低年级儿童,服务的主要目标是增强空巢老人和低年级儿童的社会功能。论文探讨了开展“一老一小”小组工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基于发展模式和互动模式,结合作者在沈阳市铁西区S社区参与的“一老一小”小组服务实践,构建了“一老一小”小组工作模式框架。“一老一小”小组工作模式打破了传统小组工作模式中只有一类服务对象的形式,开创性地将老人和低年级儿童两类服务对象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服务效果。S社区的“一老一小”小组活动确实拉近了小组内空巢老人和低年级的距离,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促进了小组成员在社会功能方面的共同提升和自我成长。“一老一小”小组工作模式是对小组工作发展模式的拓展,其本质依然是发展模式。该模式的产生有一定的偶然性,即作者所在的服务社区因服务场地紧张、服务对象(空巢老人)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在督导的建议下,通过获得服务对象的积极响应而实施的。因此,“一老一小”小组工作模式在服务对象的选择方面、在对社会工作者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方面存在着局限。但这些局限不会掩盖该小组工作模式在类似的现实社会工作服务中能够起到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其他文献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衣食住行始终是中国民生之根本,而中国陶瓷也将这一规律在陶瓷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其中“住”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因而建筑元素在陶瓷的装饰纹饰中有着大量的体现,并以各种各样的形态呈现在陶瓷器物上,并逐渐衍化为陶瓷艺术中不可或缺的元素,而徽派建筑是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我国的徽派建筑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在陶瓷的发展过程中也因合理、适度地提取并挖掘其中的形态元素,构建出具有地域装
本文为一篇非正式演讲交替传译实践报告。非正式演讲交替传译发生的场合多为非正式场合,演讲内容口语化。脱离语言外壳理论在口译实践中得到广泛运用。因此,脱离语言外壳理论指导下的非正式演讲交替传译实践活动对口译者的实践极具参考价值。本文以光亚学校家庭教育演讲作为案例分析对象。以脱离语言外壳理论为视角,结合笔者口译实践,总结出非正式演讲英汉交替传译时影响译者翻译质量的因素,并提出非正式演讲口译中有效脱离语言
城市化的发展引发了包括噪音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水资源污染与短缺、城市热岛效应和大气污染等在内的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而城市内的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价值,能够通过光合作用等来缓解城市气候效应、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等。因此研究快速发展中城市的植被面积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北京市的六个市辖区作为研究区域进行城市森林覆盖变化的研究。本文以Landsat TM/OLI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基于研究区内
粤西历来被中土士人视为畏途,对中土而言是“远方”“蛮荒”“贬谪”的代名词。恶劣的环境、未知的事物、剽悍野蛮的民风,凡此种种构建了恐怖、神秘、又令人惊奇的广西图景。而这个图景是事实与想象交织的产物。这种对广西“蛮荒异域”的认知随着广西的深入开发与治理而渐渐改变,由模糊的想象而趋于清晰并在明清时达到高潮,其中以广西为描述对象的粤西笔记数量较为丰富而研究较少。通过对《粤西偶记》《粤西纪游》《粤西琐记》三
本翻译实践报告选用的素材是人物传记《旅行的灵魂:柯蒂斯·梅菲尔德的一生》中的前三章,作者托德·梅菲尔德详细讲述了其父亲精彩的一生,记录了黑人在重重压迫下的贫苦生活。传记作品在文化交流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其文本中蕴含的大量长句大大增加了本次翻译实践的难度。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层面存在诸多差异,因此,本翻译实践报告在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旅行的灵魂:柯蒂斯·梅菲尔德的一生》中的典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逐步发展,教育质量问题已然成为国人的关切,如何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来审查高等教育质量已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从师资选拔、课程设置到质量评估等一系列高等教育所涉环节,英国都拥有一套成熟的配套体系。因此,对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报告的翻译分析不但能探讨翻译理论和技巧,而且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也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的翻译材料节选自英国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方法的咨询议案。在翻译过程中,笔者发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中国越来越重视科技创新和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笔者从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中选取了四位主讲嘉宾的演讲内容,针对其中出现的大量从句和长难句、一词多义、听辨理解等问题,遵循顺句驱动的方法,提高同传的效率和速度。此外,在翻译不通顺时,要适时调整语序,根据理解后的内容转化为符合目的语习惯的表达方式,准确传达源语信息,从而促进国际社会的交流合作、共赢共享。本报告首先对译前准备、
演员的最高任务是通过舞台行动创作出个性鲜明、栩栩如生的舞台艺术形象。演员依据剧本提供的文学形象进行分析,包括剖析角色的心路历程,挖掘人物的内在特点,发现自身与角色间的共性和差异,并通过观察、体验等方式猎取创作素材,了解自身与角色的矛盾,凭性格化的能力,运用内外部技巧,将体验与体现相结合,最终塑造出具有鲜明性格的舞台人物形象。要使演员的表演达到内外统一,既要求演员用真情实感体验角色的心理生活,又要求
唢呐吹戏是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唢呐来吹奏戏曲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诸多声乐和器乐体裁中,对唢呐音乐的发展影响比较大的,当属戏曲音乐。现有研究中对唢呐音乐已有大量考察,但对吹戏音乐进行系统性研究的却相对较少,且结论与成效尚不明显。研究首先对吹戏音乐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分析,从根本上了解唢呐音乐与戏曲音乐之间的关系;然后选取豫剧现代戏《朝阳沟》作为分析对象,对豫剧的音乐唱腔和流派进行整理,解读作品的创作背
柯罗晚期风景油画,朦胧的点、线、面,以多变的姿态表达画面的运动感、轻松感、强烈的张力和诗意的浪漫。以单纯的色彩呈现画面的统一色调;以灰为主,施以补色,使作品生动而朴素;微妙的色彩关系,表现了画面的厚重感。关于《风雅西湖》系列创作的构思,基于有西湖旁边多年的生活经历;有对西湖文化较深的研究;有强烈的表达欲望,所以最终决定该选题。语言探索方面,对笔触的朦胧、厚薄、动静、大小,色调的统一、微妙的色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