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华非洲商人生存状态研究——以在义乌和广州的非洲商人为例

来源 :浙江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angk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成果逐渐在经济领域显现出来,中非贸易额迅速增长,中非经贸互补性越来越强。受经济利益的驱使,众多的非洲商人纷纷来到中国,他们采购中国的商品带回各自所在的国家进行“消化”,以此赚取差价获得利润,形成了非洲商人独特的商贸模式。  大量的非洲商人进入中国,使他们面临着重建社会支持网络、重新定位身份认同等一系列融入当地社会的艰巨任务。本文选取中国对外经济比较发达的两个城市——广州和义乌作为切入点,通过对两地非洲商人的社会支持网络、商贸模式以及其面临问题调研,以求能够对非洲商人在中国的真实生存状况进行描述。  通过调研,发现非洲商人进入中国后,通过亲缘、地缘、业缘三个方面来进行社会支持网络重建,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众多的非洲商人与中国人结婚的案例、非洲商人家族制的公司、中国商人对非洲商人的友好态度等,都表明了这一趋向;而非洲商人正在由最初的“采购——回国——销售”的模式转向“投资、贸易代理”的模式,他们所经营的范围也逐渐从低级产品服装、五金到家电、电子产品提升,同时非洲行贾在两地也逐渐减少,与此同时非洲坐商却逐渐增多。表明非洲商人在中国的经商模式迈向更高的级别,他们资金规模、涉入领域也逐渐增多。  不可否认,为数众多的非洲商人的存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的外贸经济注入了相当大活力的同时,也对中国现有的外籍人员管理模式带来了冲击。因而分析我国现有的对外国人管理模式,探讨更好的接纳和管理服务在华非洲商人的举措就显得十分必要,从而也能对中非关系的健康快速发展贡献力量。
其他文献
期刊
本刊讯(邓刘新,特约通讯员谢合平)近日,湖北省三峡柑桔博物馆两名工作人员亲赴上海,取回三峡柑桔博物馆镇馆之宝——“桔监”“严道桔丞”“上林丞印”和“桔鉴”等4枚汉代封
期刊
期刊
德国历史学家弗罩德罩希·梅尼克是现代西方最富盛名的历史学家之一,是历史主义的最后一位大师。作为一个阅历丰富,充满智慧的老人,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所遭受苦难的
1897年,中国第-家新式银行--中国通商银行成立,揭开了我国近代银行业历史演进的序幕。1908年,清政府颁布《银行通行则例》,它是我国第-部银行通行法规,标志着我国银行法律的开端。
期刊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