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对维护生态平衡、改善人类生存环境、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保护森林资源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黑龙江大兴安岭林区地处我国北部边陲,是我国重要的木材生产基地,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生态战略位置最重要的国有林区之一。其森林资源作为我国北部寒温带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是我国东北地区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顶极群落与冻土、湿地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具有植物种类少、垂直结构层次少、植物生活型独特、物种的空间格局区别大、森林景观简单、演替特殊和生态系统脆弱,破坏易、恢复难的特点。该区的森林、湿地两大生态系统发挥着巨大的生态服务功能,是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呼伦贝尔草原的天然屏障,维护着黑龙江和嫩江流域的水源地,对下游地区的环境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纳碳、储碳、蓄水、制氧、防风、固沙的角度讲,对维持区域生态平衡和地球生态安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本文在了解国、内外森林与环境研究的基础上,收集了近几十年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气象、水文、水质、大气、冻土、湿地、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资料,并进行了大量的实地调查,阐明了该区生态战略地位的重要性、生态服务功能的广泛性、生态系统的特殊性和脆弱性,以及加强该区生态保护和生态建设的重要性。 采用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较为全面系统地论证了由于人类长期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采伐和森林火灾、森林病虫害的干扰,造成该林区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上的动态变化以及对区域气候、水文、冻土、湿地、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诸因子的影响。定量或定性地反映了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揭示了与开发初期相比该区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趋势: 第一、该区森林面积、蓄积总量减少,可采资源锐减,公顷蓄积量下降,林分质量降低,森林生态类型以一般健康和不健康的生态类型为主,森林趋向破碎化和年轻化; 第二、区域气温升高显著,降水时空变化明显,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河川水文要素恶化,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洪水汇流历时缩短,水土流失加剧; 第三、冻土溶区扩大、岛状冻土消失,湿地疏干萎缩,生物多样性锐减,濒危物种增加,珍稀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下降;森林火灾和森林病虫害多发,灾害性损失日趋严重。 研究结果表明,大兴安岭林区森林资源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对环境因子影响显著,生态服务功能明显削弱,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受到严重威胁。 讨论了该区生态恢复和生态建设的途径和办法,从森林经营、森林资源管理体制和林区经济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了改变观念,停止主伐生产;转变机制,强化森林资源管理;调整结构,发展林区替代产业,迅速恢复该区森林生态系统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