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容重是目前小麦品质分级的重要指标,但容重测定时的小麦体积包含籽粒之间的空隙,并不能完全反映籽粒本身的实际比重。小麦籽粒比重完全排除了籽粒之间空隙的影响,其大小是由籽粒内含物的种类、结构、存在状态决定,从而与小麦品质密切相关。通过定位小麦籽粒比重的QTL,为籽粒比重的基因克隆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为培育优质高产专用小麦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以花培3号×豫麦57杂交获得的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 DH)群体为作图群体,在1年3种环境下,测定小麦籽粒比重,并利用基于混合线性模型的软件Icimapping2.2,对籽粒比重进行QTL定位分析。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在1年3种环境条件下(保定、沧州、邯郸)种植的DH群体168个系,其父母本的籽粒比重大小存在明显差异,群体的籽粒比重大小符合正态分布,偏度值和峰度值的绝对值均小于1.0,表明该群体适合QTL分析。 2.将315个SSR分子标记位点锚定在小麦的21条染色上。图谱全长2141.7cM,平均两个标记间的遗传距离7.02cM,形成24个连锁群。每个连锁群包括3~24个位点,发现了一些标记富集区,这些区域在不同作图群体间多态性较高,有利于QTL定位。 3.检测到控制小麦籽粒比重活性的9个位点,分布于7条染色体上(1A、1B、2B、4B、6A、6D和7A),其中3个QTLs遗传贡献率较大(超过10%),属主效基因位点,其余6个QTLs遗传贡献率较小(小于10%),属微效基因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