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能够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并显于春秋战国之际的人物,墨子的命运是扑朔迷离的,而记录墨家思想精华的《墨子》一书同样历经磨难。清代乾嘉学派的考证注释和文字训诂使《墨子》一书的全貌得以重新展现在世人面前,而背负沉重时代使命的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则掀起了墨学热潮。但在国内,真正系统而全面地研究墨家思想也不过在近五十年,因此,系统梳理《墨子》伦理思想并把握其思想体系和理论特征是本研究最主要的努力方向。
墨子在对乱世及其症结进行深刻剖析的基础上,紧紧围绕“贱人”之生存,提出以“兴利除害”为目标的平治理论。在此宗旨下,天作为至高无上的道德根据,鬼神具有道德赏罚执行权,同时人还能积极主动地改变自身命运,三者共同运行构成了《墨子》伦理思想的基础。在此之上,墨予以“兼爱”为出发点,把“利”界定为“爱”的内容,并在“义”统辖之下,以志功合一作为道德评价的标准,节俭和名实问题则是理论进展到实践的过渡。同时,治“天下之乱”的理论归旨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现实可操作性,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大大激发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因而当这种力量体现在道德实践领域时,就展现出特有的行为驱动力,在民众的道德教化与个人的道德修养中促进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因其实践原则是“强从事”,故无论道德教化还是道德修养都是积极有为的,而二者的有机结合则体现在贤士、君子、圣人的理想人格序列中。
后期墨家采取的则是不同于墨子的另一种路数,他们把墨子热衷于物质世界实用的社会变革理论拓展到人的思维领域,关注入的精神世界,因而显示出对前期墨家的超越性。他们不仅扬弃了天鬼思想而展现出注重客观世界的自然观,而且把“兼爱”扩展为“周爱”,把重利贵义与“爱”相连,更加突出人重于己,拓深了利他内涵;同时认为道德冲突源自知与欲即理智与情感的纠缠,突显经权的重要,且注意到时代变迁中的理想人格设定问题。此外,对名实关系的考察则是后期墨家最具思辨之处,亦是其思想火花迸发之处。
在对《墨子》伦理思想的梳理中可以看出,其以平民道德为原点,以建立在现实生活普遍利益之上的人我之间相互性的共在关系为前提,推进了“如何爱他人”的问题,同时将义利合一,“义”既是道德规范和内心信念,更是现实化、外在化的具体治国策略和施政纲领。因此,尽管墨学经历了衰微与复兴的流变,但其伦理思想在古代、近代甚至当代仍旧绵延不绝。《墨子》中兼爱利他之人己协调、言行一致之治学方法、节约俭省之生活理念等伦理资源的开拓对于在当今社会高扬伦理道德的力量才是更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