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土文献看战国秦汉经脉学说

来源 :上海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F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初以来,涉及经脉学说的简帛文献大量出土,这些简帛医药文献,因为长埋地下,未经后人改动与增删,真实地保存了早期医药文献的原貌,为研究早期经脉学说的发展状况提供了珍贵资料。本论文主要对《足臂十一胍灸经》《阴阳十一胍灸经》(以下简称为《足臂》《阴阳》)、张家山《脉书》(经胍部分简称为《阴阳》丙本)、绵阳经胍木人漆雕、老官山经穴髹漆木人、老官山《经胍书》中经胍循行路线和所主病症等进行研究。在与《灵枢》等早期传世医书中相关内容比较的基础上,采用文本分析和统计的方法,分析各种出土文献和早期传世医书之间的学术关系,探讨战国秦汉时期经胍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论文分为总论、分论和总结三部分。总论对出土经胍文献和文物反映的经胍理论特点,采用文本分析和统计分析方法,作了总体分析,分五部分展开论述。  1.1“行文体例与用语特点”对《足臂》《阴阳》记述循行路线和病症时的行文体例和动词、方位词使用特点作了比较分析,认为《足臂》《阴阳》分别从灸和诊断阐述经胍理论,分析了《阴阳》中记载的经胍异名,认为当时多种名称并存,异名可能是不同地域、学派的称呼。  1.2“经胍循行路线特点”分析了经胍起止点、循行部位数目、分支、循行路线重叠度等内容。认为《足臂》《阴阳》成书时代相近,内容差异较大,均与《灵枢·经胍》有密切联繋,《足臂》与《灵枢·经脉》更为相近。绵阳木人经胍循行路线中阳脉半途相联繋的记述具有独特性。  1.3“经胍病症叙述的大体特征”主要运用统计学方法从“其病”、“所产病”、“所生病”的病症数目、记述原则、重叠程度等几方面,分析了几种文献的相关性,认为《足臂》“其病”与《灵枢·经胍》“所生病”相关性更高。《灵枢·经胍》“是动病”在《阴阳》“是动病”基础上发展而来。  1.4“经胍循行部位与所主病症的关系”运用统计学方法比较分析了《足臂》《阴阳》《灵枢·经胍》记述的经胍循行部位和病症之间的关系,发现它们之间存在显着相关性,其相关程度在不同文献不相同。认为《足臂》的内容主要与循经病症和疼痛病症有关,经胍理论的发现与对肢体部位病症的观察和治疗有关。发现从《足臂》到《阴阳》《灵枢·经胍》,经胍所主病症范畴存在从以局部肢体性病症为主到含有较多全身性、藏府病症的变化过程。  1.5“各经胍主体循行路线和主要病症研究”整理了《足臂》《阴阳》《灵枢·经胍》共同记述的经胍循行部位和所主病症,发现臂与踝部是记述最多的部位,认为经胍理论源于对这些部位的观察与治疗。  分论用文献比较和统计的方法对各条经胍的循行路线、循行部位和病症作了具体分析。内容包括《足臂》《阴阳》所涉及的十一条经胍及绵阳经胍木人所涉的手厥阴胍和督胍。  2.1足太阳胍:不同文献在肩髆至膕一段循行路线上存在分歧,我们认为《足臂》“下(即)”可能与“臀”或“後阴”有关,“直者贯□”中“贯”後补“腰”字较为合适。足太阳胍与目痛的联繋是建立在治疗基础上。  2.2足少阳胍:不同文献在身体侧面的循行路线基本一致,上头至目这一段循行上存在不同观点,认为《足臂》中“(膳)”字释为“枕”欠妥,当为耳周部位。“所产病”部分内容来自于对结核的观察和治疗,《阴阳》丙本补入的“温”提示了《胍书》类文献在流传过程中诊治范围不断扩大。  2.3足阳明胍:《灵枢·经胍》中经胍主干路线与《足臂》、绵阳木人相近,面部循行路线融合了《阴阳》的内容。《足臂》“其病”比《阴阳》“所产病”与《灵枢·经胍》“所生病”相似度更高。《阴阳》中主“心与胠痛”提示了对经胍病症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循行部位,。  2.4足少阴胍:《灵枢·经胍》所述循行路线在下肢与《足臂》相似,在腹部包括了《阴阳》与《足臂》的循行路线。“腨”与“舌本”乃各书均载的部位。认为《灵枢·经脉》出肝入肺络心注胸中的循行路线可能是从《足臂》“出肝入胠”的循行路线演化而来,与其主“上气”、“咳”、“心痛”等症有关。  2.5足太阴胍:《灵枢·经胍》所述循行路线下肢部与《足臂》相似,复整合了《阴阳》络胃入心的循行路线。认为《阴阳》“是动病”中“上当走心”的记载提示了经胍的藏府循行路线可能是由其胍所主的藏府病症推演而得。《阴阳》“所产病”无肢体病症,体现了“阴胍主内”的思想。《阴阳》把肠病归入足太阴胍所主病症,强调了足太阴胍与水谷代谢的关系,藏象学说中“脾主运化”的观点可能来源于此。《阴阳》记载足太阴胍主“不卧”、“欠”等病症,可能是“胃不和则卧不安”等观点的来源。  2.6足厥阴胍:下肢部分的循行路线各文献大致相同,在与足太阴脉的交点位置上,《足臂》与《灵枢·经胍》存在共识。仅《足臂》“其病”中存在肢体病症,无“疝”病。  2.7手太阳胍:各文献在上肢的循行路线基本相同,《足臂》《阴阳》头面部循行路线成为《灵枢·经胍》中手太阳胍两条支胍。发现老官山《经胍书》与《足臂》内容大体一致,还含有部分《阴阳》的内容。  2.8手阳明胍:各种文献循行路线大体一致,唯绵阳木人头面部经胍循行路线与众不同。通过对《足臂》手阳明胍指部循行路线的讨论,说明对经胍循行路线从臂部至手部的延伸,当时存在不同学说。  2.9手少阳胍:各种文献循行路线大体一致,其循行路线均过臂上骨下廉和耳。所主病症均为循行路线所过部位的病症。  2.10手太阴胍:指出经胍循行路线变化与所主病症变化存在密切关系,藏象学说与经络学说结合中对其作了改造。  2.11手少阴胍:发现《阴阳》中循行路线与《灵枢·经胍》经胍主干路线相同。认为《阴阳》《灵枢·经胍》“入心中”的循行路线与“是动病”属同一来源。  2.12手厥阴胍:总结了绵阳木人手三阴胍不入胸胁的特点,推测其原因或为强调肢体病的诊治或避忌入藏。  2.13督胍:同意马继兴所述与《太素·督胍》中督胍循行路线相似的观点。  总结综合了论文中的各项分析,讨论了《足臂》《阴阳》的命名和性质,出土经胍文献、文物、早期传世医书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经胍理论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论文得出了如下结论:秦汉时期以经胍理论为核心学术思想的学术流派,存在以经胍灸学和以经胍诊断为核心的两大流传体系,《足臂》和《阴阳》分别是它们的代表着作,《灵枢·经胍》与《足臂十一胍灸经》的关系更为密切。经胍循行路线的发现与古人对肢体病症的治疗密切相关。经胍理论形成早期深受灸治临床经验的影响,在後期受到藏象、阴阳、五行等中医其他基础理论的影响,这种转变发生的关键时期应当是在《阴阳》成书之时。经胍理论可能是藏象学说的先声或基础。经胍理论在秦汉时期的流传过程,存在多种学说并存的现象,其传播途(径)除了文本之外,还存在经络木人的方式,至迟在东汉末年,经胍理论已经成形,之後未再发生大的变动,但早期的某些学说在民间依然有所传承。
其他文献
一、故乡的记忆rn某天早晨,我在镜子里注视着我,一个苍然皓首的老人,忽然产生了疑问:这就是我?我又自问,我究竟是什么人?一个普通的老人?一个普通的所谓离休干部?一个作家?一
目的:探讨慢性心理应激对大鼠下丘脑神经递质含量的影响及中药心舒1号的调节作用,从而阐释中医情志致病机制-气机紊乱证的生物学机制.结论:慢性应激刺激可使大鼠下丘脑内神经
我一直喊鲁彦周先生为“鲁伯伯”,喊他的夫人张嘉女土“张阿姨”.因为除了他们是我的长辈外,还在于我和书潮是大学同窗.书潮是他们的儿子.我上大学是在1978年,但“鲁彦周”这
鲁彦周是一位当代文学的杰出作家.他的创作生涯已越半个世纪.著作丰赡,作品等身.品质刚正,文德可风.rn文学,“最不能机械划一,强求一律,少数服从多数”.而在中国,在中共十一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目的:通过原代培养眼眶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研究平目汤促进眼眶脂肪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探讨平目汤治疗Graves眼病发挥益气温阳化痰祛瘀药效的可能作用靶
2012年7月21日,北京遭遇了六十年一遇的特大暴雨。面对这一新闻,国内有影响力的媒体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晚报》,以及各地方媒体如陕西的《
“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幅字是一次星期天回娘家时在弟弟的书房里看到的,是爸爸的书法。当时看到,就有一种同感,不自禁地念了两遍。当我动笔写这篇稿子时,不知怎的,就想起了这
母亲上的是解放前的县师范.解放前夕,当局宣布解散她们的学校,母亲便随同学们去南京请愿.当时,国民党政府摇摇欲坠,南京当局已无力接待她们,为此,母亲和她的同学们沦为流亡学
最早知道鲁彦周这个名字,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在淮北灵璧县农村插队的时候。那时候在社员家漆黑卧室的旧木箱里,或者在灯草席下的为保暖而铺的麦秸中,你偶尔能翻出一两本